焉耆國,也曾經有過輝煌。
人口,經濟,文化,不管從哪一個方麵來說,焉耆國都曾經在西域之中數一數二過。即便是不算焉耆王城且渠,焉耆的其他城池也因為西域的磅礴發展而繁榮,一度成為北道最為富庶的國度。
人口發展的時候,國家向上的時候,總是可以吃一波紅利的。就像是股市指數哐哐往上漲的時候,幾乎人人都是股神,買什麼漲什麼,隨便買隨便漲,今天不漲明天也漲,每個人臉上都是帶著紅光,精氣神都是足足的……
但鮮有人會未雨綢繆。
等到焉耆國發展到了一定階段,走下坡路的時候,人口總數開始下降,經濟收入達到瓶頸,收入小於支出的時候,已經習慣了大吃大喝,大手大腳的貴人們,會表示說現在焉耆這個階段比較困難,所以一起削減開支,共渡難關麼
怎麼可能
百姓苦都是百姓苦,貴人們依舊還是要喝酒吃肉跳個舞。
焉耆從頭到尾都是在表示讓百姓繼續苦一苦,根本就沒有聽說過貴人們會苦一苦。當然,或許就像是當下的焉耆國王一樣,覺得漢使沒留下,沒能共進晚宴,就已經是很『苦』了
焉耆國既沒有抓住在鼎盛的時候快速擴展,抵達下一個台階,也沒有在滑落的時候上下一心共同抗住,於是自然就滑落了……
等到車師國被大漢和匈奴爭搶撕扯得四分五裂的時候,焉耆國就害怕了,他既不敢去和匈奴勾搭太深,也不敢完全傾向於大漢,猶猶豫豫,左右為難,結果怎麼都沒能討好,國力卻越發的衰弱下來了。這一次呂布西征,焉耆國也是儘力的為了免除災禍,讓國民繼續忍一忍,但是也一直以來苦一苦忍一忍的策略,使得焉耆國民很多都叛逃到了其他的國家去。
反正在西域當下的這個年代當中,並沒有所謂的國籍概念,也沒有什麼國境線。直至斐潛在鄯善搞出來的條約,才算是確定下來城邦二十裡綠洲十五裡內算是國土範圍……
『漢使究竟是什麼意思』焉耆國王在憤怒之餘,也不得不琢磨起來,『該不會漢人先要對我們下手了吧我們一項都沒有表示反抗過!漢人怎麼可以對付我們這不講道理!』
在焉耆國王之下的治理首大臣低著頭,『大王,或許漢使隻是在趕時間……』
治理首大臣相對位置比較客觀一些,他多多少少清楚漢使為什麼沒有停留,隻是告知。
因為沒有必要。
而焉耆國王甚至沒有察覺到其中的嚴重性,還在因為漢使的『不禮貌』而生氣。
國和國之間,什麼才是禮貌
一頭老虎看見另外一頭老虎,在雙方都沒有越界的情況下,相互咆哮一聲,各自離開,這就叫做禮貌。因為還有其他弱小食物的情況下,老虎和老虎之間不會輕易的發生爭鬥,除非是地盤被占領了,那必然會起爭端。
如果是老虎遇到了綿羊呢
難不成還說一聲美羊羊,你過線了哦
漢人現在就是老虎,焉耆國王你現在不想著趕快過去跪舔,還在覺得漢使『不禮貌』還能坐在這裡安穩的吃牛肉羊肉覺得被人輕視了
『趕時間』焉耆國王拍著桌案,『再怎麼趕時間,早一天晚一天有區彆麼』
治理首大臣吸了一口氣,不準備說什麼了。
和沒腦子的人談話,實在是不知道要說什麼好。治理首大臣的意思是『趕時間』的不是漢使,而是國王,隻不過是礙於國王的麵子,沒說得太白,結果焉耆國王就沒能聽明白。
焉耆國王噴著白沫,宣泄著不滿,卻沒有見到其下的臣子已經略有一些神遊天外。
等到治理首大臣離開了且渠皇宮,走了沒幾步,就停了下來,然後回頭看著且渠城中的焉耆皇宮,然後看了許久,最後搖了搖頭,轉頭離開,越走越快。
『去私底下傳話,就說大王已經和漢使達成了共識,焉耆國一切都安全,而且漢使也答應國王,將來會支持焉耆國的建設和發展……記住,所有的都是聽說的,不要給人抓到實處……明白麼』
一名心腹領命而去。
又走了幾步,治理首大臣又叫來了自家的孩子,低聲說道,『伱回去之後,開幾場宴會,然後故意輸些錢財,然後將我們名下的土地和房產賣掉……』
『啊父親,這是……』
『叫你做你就去做!』治理首大臣麵容嚴肅,『記住,是你賭輸了錢,才偷偷賣的……我不知情懂不懂然後你拿著這些錢,去漢人的西海城……』
『父親你的意思是……』
治理首大臣回頭看著焉耆皇宮,久久不語,最終什麼都沒說,隻是拍了拍自己的孩子的肩膀,『去罷,隱蔽一些……動作也要快一點……』
樹倒猢猻散。
有時候未必是整個樹林倒了,而是某棵樹要倒了,所以猢猻什麼的自然就往外跑。
跑的原因當然是因為怕。
畢竟這些猢猻在樹上作威作福的時候做過什麼事情,他們心中都清楚。
不趁著樹沒倒跑,難道真的等樹倒麼
到時候還能跑得動
焉耆國王這棵樹,還依舊覺得自己頂天立地……
……
夜風呼嘯。
在大漠之中,一處避風石壁的夾角處,隱隱約約的有些篝火的光。
韓過一行就在野地裡麵休息。
韓過可以選擇逍遙自在,可以舒舒服服的讓焉耆國,或是什麼其他的國家供奉吃穿用度,然後慢悠悠的出國考察……呃,出國使節,可是韓過沒有這麼做。
西域的習慣很不好。西域遊牧氣息還很重,這些邦國重視年輕人,輕視或是蔑視老人。這些沒有文化傳承的國家,無疑是悲哀的。因為沒有經驗積累傳承,就不記得教訓,跌倒的坑就會一再的跌倒,之前摔倒的不少了,後麵還有人跟進……
因此西域邦國,注定是無法長久。
韓過正在篝火邊上,就著火光寫著一些什麼。
他會將自己出使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都記錄下來,將來或許有一天彙編成冊,留給後人去參考……
西域北道之中,之前無疑是龜茲的國力最為強大。
龜茲的強大是因為什麼
火光閃耀,韓過皺眉思索著。
『龜茲之所以盛,蓋因地屬中樞,東聯中原,西通泰西,北有道,可至烏孫,此一足可稱為地之盛也。』
『龜茲佛教亦盛,盛於北道諸國。佛多勸忍勸善,以苦為樂,不求今生回報,故民不畏苦,兵不畏死,可謂人之盛也。』
『龜茲物產豐厚,蒲桃酒多產於此。此外另有稻、粟、菽、麥,饒銅、鐵、鉛、麖皮、鐃沙、鹽綠、雌黃、胡粉、安息香、良馬、封牛等,此外還有石駝溺,可治癰疽、惡瘡、疥癬等,可謂物之盛也。』
『故,漢欲立北道而固之,當取龜茲。若得龜茲,則無虞於北道交通也。』
韓過思索著。
如果說大漢能夠取代了龜茲,那麼至少在西域北道上,就等於是站穩了。不管是交通要道還是物產支撐,取得龜茲都是當下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目標。
或許呂布當時也是這麼想的
韓過沉思著,然後寫道:『龜茲之國,王亦佛,佛亦王也。前西域都護駐龜茲,受佛掣肘甚後毀佛……』
寫了一半,韓過停下了筆,思索了一下,覺得呂布可能當時根本沒想那麼多,隻是下意識的去做了而已,所以韓過就將筆尖含在了嘴裡,防止西域大漠之中的風會很快的將墨汁吹乾,然後取了小刀,將方才寫的半句話刮掉。
據韓過所知,龜茲國的政體架構,實際上是基本上屬於寫出來絕對是四個星的那種,其國王是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擁有行政、軍事和宗教大權。之所以說是名義上,因為在龜茲國中還有一個職位,叫做大僧正。
龜茲國王以下設有各種官職,包括左、右侯、都護、尉、丞等。其中,左、右侯是掌管軍事的官員,都護是掌管行政的官員,尉是掌管司法審判的官員,丞則是掌管內部事務的官員,這些職位大體上是效仿大漢在西域當中的政治架構,而在宗教方麵,龜茲國設有大僧正和副僧正,負責管理佛教事務,也負責對於龜茲全國的僧侶信徒的傳教和治理。
而在之前呂布引發的龜茲動亂之中,原本的龜茲國王白蘇死了,而其篡權者白山顯然沒有得到龜茲國內的認同,所以龜茲國內部又推舉了另外一個白氏子作為國王。
新國王上台很倉促,甚至有些流程都沒走完。
幼主。
強臣。
國亂。
這局麵,似乎有些熟悉啊!
韓過抿著毛筆,揚了揚眉毛。
他很快的就想到了一個思路,他決定先去找一個人……(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