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沉。
襄陽城。
龐山民和黃忠進軍到了龐城……呃,宛城之外,準備發動奪城大戰。
這時曹軍斥候急報曹仁,並且還帶來了文聘投降的消息。
曹仁大驚,急召諸將議事。
眾將聞訊都是十分的憤怒,紛紛指責龐山民和黃忠不講規矩,既然都見到了天使,為何還不停手,還要攻打宛城,這將天子顏麵置於何地?
蒯良在一旁,麵無表情,實則心中暗爽不已。
該!之前曹仁不聽勸告,執意要進軍,攻打關中,今日困境,純屬咎由自取!
當然,作為蒯良是不會說站在曹操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的,他們隻是荊襄士族,一輩子都是荊襄士族。
以宛城現在的兵力,突圍撤回來,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明顯曹仁不甘心如此做。
『諸位!諸位!』曹仁沉聲說道,『如今宛城之急,當何以對?!』
原本嘰嘰喳喳的眾人頓時就安靜下來。
就像是課堂上,一聽到老師要提問的那些學生。
我不會,我不懂,我不清楚,彆問我……
蒯良正在默念三不一彆,結果就聽到了曹仁的聲音,『子柔,可有何策?』
蒯良吸了一口氣,默念三次彆生氣,然後才緩緩的說道『將軍,某有上中下上策……』
曹仁咳嗽一聲,『說中策。』
蒯良又是停頓了一下,然後以更加沒有波動的聲音說道『撤軍。』
『為何?』曹仁問道。
『客將。』蒯良回答。
曹仁點了點頭,沉默片刻,又去問蔡瑁,『德珪,可有對策?』
蔡瑁愣了一下,『將軍……可是要用車?我隻有一輛車,將軍要用,我便是讓人送來就是。』
『對策!策!』曹仁也是忍住怒氣。
誰他娘的要你那輛破車?!
蔡瑁卻像是緩了一口氣,『啊,多謝將軍寬容……如今在下這年歲大了,不僅是耳目昏花,更是腿腳不便,要是沒有這車……哎,原本家中卻是有多幾輛車的,現在啊……哦哦,將軍問這對策啊……且容在下再想想,將軍可先問一下旁人……』
曹仁眯著眼笑,點了點頭。
都是狐狸,裝什麼妖精呢?
蒯良的所謂上中下三策,肯定隻有中策還算是可行。
而且這種策也是偏向保守,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差的策略,但確實是可行的,無法挑出什麼錯處來。就像是曹仁質疑的時候,蒯良的回答隻有兩個字『客將』。
龐山民黃忠隻能算是驃騎的客將,所以想要用什麼詔令來約束龐山民不去打宛城,是不可能的……
而且現在的局麵,如果不將宛城的兵卒撤回襄陽,被打了也是白被打,還不好還手!
因為客將也算是驃騎軍!
天子有詔令,要調停斐潛曹操雙方爭鬥,結果詔令那邊還沒有交到斐潛手裡,曹仁這裡卻先動手了……
這就必然導致曹軍失去了道義上的立場。
原本作戰就已經處於劣勢了,再失去了大義的名份,那可就真的是自掘死路了。
曹仁召集荊襄諸子,其實也不是為了問具體的什麼對策,而是希望荊襄諸子這些人當中,多多少少是和龐山民有些交情的,尤其是蔡瑁。
可是蔡瑁裝傻充愣。
撤軍是肯定的事,但如何撤?
怎樣撤退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證兵馬的安全,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
宛城在龐山民手中的時候,是商業貿易城市,可是到了曹軍手中,就變成了提貨倉廩,而且是隻管提貨不管補貨的地方。
曹仁無奈,隻能是強行命令讓蔡瑁立刻前往宛城,出使龐山民軍,必須要阻止龐山民進攻宛城……
……
……
夜混沌。
周瑜望著江水。
白天還多少有些明亮的景色,如今在夜色之下儘顯的混沌起來。
雖然周瑜寬慰蔣欽,但是實際上他自己心中也是憂慮重重。
原先的計劃,明顯失敗了。
川蜀水軍的變化速度,明顯大大的超出了周瑜的認知。
周瑜甚至覺得這是不是同一支的軍隊。
可是現在,周瑜不得不采用備用計劃……
周瑜看著遠處的那山那水,琢磨著,謀劃著。
『都督……』
在周瑜身側後的護衛低聲說道,『晚上江風大……』
周瑜看著遠方,『無妨。』
真無妨麼?
不見得,但是隻要打贏了這一場戰鬥,就算是身殞於此,又有何妨?
他在等待。
等一場大火。
或是在大火裡麵化為灰燼,或是在火焰當中涅盤重生。
……
……
周瑜盯上了川蜀的船隻,而諸葛亮同樣也明白船隻的重要性。
這一條大江,如果沒有足夠的船隻,想要跨越那些山,去攻打下遊地區,就幾乎是一句空話。沒有足夠的戰艦,就無法控製江水,更不用說運輸足夠多的兵卒和物資,當然也就不可能對江東產生什麼威脅。
就像是曆史上劉備最後的一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一生都在啃硬骨頭的劉備,最後崩了牙,原因就是川蜀沒水軍,控製不了江麵,而江東卻可以利用水軍往來運輸,調運兵卒和物資,這幾乎是綁著一隻手在和江東打。如果說當時關羽的荊州水軍還在,那麼陸路上有劉備張飛,水麵上有關羽,那麼江東……
這麼說來,孫十萬曆史上的背刺,確實是他害怕了。
諸葛亮考慮到周瑜可能會來偷襲,尤其是破壞川蜀的戰船,所以諸葛將船隻都放在了水寨內部,安排了重兵把守。守護船隻的兵力甚至多過了值守岸上營地的數量,足以證明他對這些船的重視。
彆以為隻有驃騎軍才會夜襲。
諸葛亮覺得,周瑜也是玩偷襲的好手。
周瑜對於諸葛亮沒有什麼研究,但是反過來,諸葛亮對於周瑜,可是多有了解。
得益於驃騎大將軍情報係統的強大,使得諸葛亮在戰前,就已經得到了不關於周瑜的相關資料……
而這些資料,在江東基本上都是不保密的。
比如周瑜的生平,家庭,郡望,發家起兵的過程等等。
當然,周瑜也不僅僅是代表其個人,還同樣代表了廬江周氏家族的利益選擇。
不過麼,敏銳的諸葛亮,在審視和研究周瑜的生平的時候,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問題。
比如,周氏家中的選擇依附的對象,其實一開始並不是孫策,甚至孫家連排麵都沒有……
要知道廬江郡舒縣周氏家族,也是朝廷公族,地位顯赫。
像是周忠,就是跟在天子身邊,然後或許因為是看到了跟著天子沒前途,周家才另尋他路,然後選擇了袁術……
這和周瑜的眼光什麼的沒什麼關係,因為大概率當時周氏家族之中,還輪不到周瑜說話。
畢竟當時二袁稱霸天下,若是二袁聯手,大漢當時就很有可能直接改姓了!
所以在當時周氏來看,天子不行了,當然要投靠最有『天子氣』的袁氏了,這也很正常,隻可惜下錯注了。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而當時的周瑜,第一次大戰,就是先背叛了劉繇。
劉繇是漢室宗親,周氏想要換陣營,當然就需要背刺劉繇一刀。
執行背刺任務的,就是周瑜,他展現出了出色的軍事才能,才成功的成為了後續周氏的代言人。
孫策能夠成功地渡江立足江東,周瑜可以說立有首功,同樣丹陽太守周尚也功不可沒。
但是,孫策在袁術之下,是處於客將的位置。
客將,可以算是春秋戰國的忠義還在,而孔孟的忠義禁錮還沒有那麼強的時代的特殊產物,到了宋代儒家攀升鼎盛的時候,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了,哪裡還能像是三國的客將一樣『自由來去』?
三國曆史裡麵典型的二大客將,就是呂布和劉備。
孫策還排不上號。
當一個人或一個集團率軍投靠另一個人或集團的時候,通常會出現三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是交出一切權利,無條件接受對方的改編,最終的結果就是兵將分離,但自己的既得利益通常會受到尊重。比如曆史上的許褚,魯肅等。
第二種情形是保留軍隊的獨立性,但在其他方麵願意接受製約,最終的結果就是能保證一定獨立性,但權力會大大縮水,就像是李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