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梅特涅親王府邸。
自從來到維也納,阿佳妮似乎又回到了那個無憂無慮的時光。
每天遊走於各種舞會和茶會,見證形形色色的男人和女人之間的爭風吃醋,醉生夢死和互相攀比
一大堆追求者為了她癡迷,為她決鬥,但阿佳妮已經不是那個十六歲的小女孩了,六年來顛沛流離的生活,讓她早已見慣了風雨,不再想看到有人因這種無意義的事情而流血。
阿佳妮製止了幾次決鬥,這為她贏得了善良的名聲,同時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妒嫉。
很快就有傳言說,那決鬥是設計好的,不過是一些表演而已,更有惡毒的傳言說,她是個娼婦,價高者得...
阿佳妮並不在意這些流言,她隻是覺得人的生命不該浪費在這種事情上。
華沙之戰,讓她刻骨銘心,波蘭軍隊在最初的五個月裡,連續取得了十五場戰鬥的勝利,消滅了三萬俄軍。
每一個人都十分振奮,所有人都覺得沙皇尼古拉一世會接受和平,波蘭複國在望。
但這並不足以抵消,波蘭和俄國的巨大差距。
沙皇尼古拉一世對波蘭的做法,簡單粗暴直接有效,三萬不行,便派五萬,五萬不行便派十萬。
三個月後華沙城裡已經沒有糧食,甚至野菜都被人挖光了,波蘭的士兵們打光了槍裡的子彈,然而俄國人卻越打越多。
當時的歐洲列強,表現不一。
普魯士害怕波蘭起義的影響擴大,派兵封鎖了波蘭邊境,僅在西裡西亞就沒收了一萬把步槍和價值十萬英鎊的火藥,還抓捕了數千名準備去華沙與俄國作戰的誌願者。
甚至和俄國簽訂了協議,俄軍負責鎮壓波蘭起義。
協議規定如下:
一,俄軍在橫渡維斯瓦河之前,普魯士會完成橋梁的建設。
二,將托倫市作為俄軍基地,由托倫向俄軍提供武器、彈藥和食品。
三,如果戰爭拖延或者失敗,普魯士領土將對俄軍開發,並保證俄軍的安全。
英國外交大臣帕麥斯頓雖然口頭譴責了俄國的暴行,表示出售給波蘭人武器彈藥的意願,不過前提條件則是波方必須以真金白銀購買並且要提前付款。
法國,剛剛登基的路易·菲利普在內心是同情波蘭人的,並且十分感謝波蘭人起義吸引了俄國火力,這使得通過革命上台的七月王朝避免了被俄國乾涉的可能性。
但是作為一個慫貨,路易·菲利普第一時間就派出大使,向沙皇保證法國政府會始終不渝地遵守維也納會議的條款。
法國外交大臣塞巴斯,更是冷漠地回絕了華沙的請求。
俄國外交大臣捏謝爾洛夫在訪問巴黎時,一再宣稱波蘭問題是俄國內政,任何乾預企圖都會被偉大的沙皇陛下視為與俄國為敵的行為。
捏謝爾洛夫囂張的態度讓法國政府官員們憤憤不平,然而路易·菲利普不想也不敢乾預波蘭問題。
鑒於路易菲利普的軟弱態度,內閣自然不會同意介入波蘭起義。
隻有奧地利的態度有所不同,弗朗茨二世對於俄國的警告隻當放屁。
奧地利對俄國在巴爾乾的擴展深感不安,希望通過波蘭來削弱俄國,更希望禍水東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