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實現羅曼諾夫家族的光榮與夢想,俄國和奧地利之間必有一戰。
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也就是多瑙河兩公國此時已經是俄國的保護國,並且有喀爾巴阡山脈阻隔,所以沙皇不認為奧地利會進攻這兩個區域。
所以奧地利的東進方向隻有一個,而作為巴爾乾之鑰的貝爾格萊德已經落入其手中,那麼塞爾維亞就成了阻止奧地利帝國染指巴爾乾的最後屏障。
俄國自然會為其提供軍事訓練,出售給其先進的武器和技術,但僅憑塞爾維亞就想擋住奧地利還是有些太天真了。
所以俄國要大力支持普魯士,讓其成為牽製奧地利的重要力量。
雖然奧地利人用他們的行動和話語,告訴世人他們的重心在意大利半島,但沙皇不會相信這些,他隻相信自己的判斷。
俄國與奧地利的短暫同盟關係,不過是想要獨霸海峽的俄國與想要奪取貝爾格萊德的奧地利,達成的交易而已。
曆史上,年俄國對奧斯曼的“軍事援助”事實上把黑海變成了俄國的內湖。
俄土同盟條約的秘密條款中,奧斯曼帝國承認,黑海海峽對俄**艦開放,並為了俄國利益,封鎖達達尼爾海峽,禁止任何其他國家的艦隊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借口,駛入黑海海峽。
再加上涅謝爾洛夫這個親英派的誤導,俄國始終認為他們與英國有和平,共同稱霸的可能,而奧地利才是他們最大的敵人。
這一世,在弗蘭茨的乾預下,英國沒能讓俄國放棄《俄土同盟》,所以俄國依然保持著黑海的霸權和對海峽的控製權。
這讓俄國人理所當然地認為,英國人不再是他們在近東的主要威脅,而與他們一樣的傳統陸權國奧地利才是。
於是乎開始對奧地利嚴防死守,但沒有達到目的的英國人並不滿足,驅逐法國勢力,隻達成了他們一半的目標。
英國人要的是近東霸權,法國、俄國一個都不能留,曆史上打擊奧地利不過是順手為之。
現在埃及海軍已經覆滅投降是早晚的問題,法國人的近東影響力基本歸零,能與英國爭奪近東霸權的便隻剩下俄國了。
至於所謂的俄土同盟,不過是一張隨時可以被拋棄的廢紙而已。
恐怕相信這紙盟約會起作用的,隻有俄國人自己。
曆史上,在帕麥斯頓的巧妙運作下,利用倫敦會議成功製定了《海峽公約》,廢除了俄國人在博斯普魯斯和達達尼爾兩海峽的特權。
取而代之的是將黑海海峽置於在國際社會的監督之下,直接葬送俄國人近百年的努力,同時也留下一堆有爭議的問題,最終成為了克裡米亞戰爭的導火索之一。
暫代外交大臣的坎寧雖然不像帕麥斯頓那樣激進,但長期在奧斯曼帝國工作的他十分了解俄國的威脅性。
想要保持英國的世界海洋霸主地位,就決不能讓俄國衝出黑海。但當務之急是逼迫埃及投降,至於單方麵製裁俄國是不可能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再次召開五國會議商談如何對付俄國。
sriptsript
sriptsript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