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佐雖然自稱和平主義者,但是他同樣挑起了不少爭端,並且對奧地利的嚴防死守從來沒有間斷過,唆使南德三國和撒丁與奧地利交惡,挑唆庇護九世
會議剛一開始,梅特涅就覺得會議的風向不對。
因為英國人一上來就掌握了主動,大談對埃及的製裁,而本應跳出來反對的基佐卻是頻頻點頭,非但沒有半點維護的意思,反倒拍手稱快。
草擬章程是
第一,奧斯曼帝國法令適用於埃及、蘇丹(這裡指的是蘇丹國,在埃及的南方,是落後的奴隸製國家。)。
第二,埃及賦稅,需以蘇丹之名征收,總收入的三分之一上繳奧斯曼蘇丹政府。同時埃及需每年額外向蘇丹上繳十萬英鎊貢賦(之前是一萬英鎊)。
第三,埃及必須裁軍,常備軍人數不得超過萬,同時無蘇丹命令不得建造戰艦,軍隊的服裝和旗幟必須和奧斯曼軍隊相同。
第四,埃及必須歸還敘利亞和克裡特島,奧斯曼蘇丹任命默罕默德·阿裡為埃及和蘇丹總督,從此以後埃及和蘇丹將作為奧斯曼的行省,而非王國存在。
第五,默罕默德·阿裡可以指定繼承人,但是必須到伊斯坦布爾接受蘇丹的任命。
第六,雙方歸還戰俘。
本來以為會激烈反對的法國代表基佐居然一聲未吭,這讓其他列強都十分奇怪。
要知道當時的法國朝野上下,對於英奧聯手打擊埃及的舉動十分不滿,紛紛要求宣戰以保護法國在近東的權利。
之前梯也爾還為法國的東方艦隊增加了五艘戰列艦,並且新招募了一萬名水手。
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更是在公開場合表示要與列強開戰,甚至比起那些波拿巴主義者的言詞更加激烈。
法**方甚至為此專門製定了進攻計劃,在海上切斷直布羅陀海峽,防止英國海軍進入,再用東方艦隊的強大兵力消滅地中海內的英、奧海軍,迫使奧斯曼帝國投降。
在陸地上同時進攻萊茵地區和北意大利,向普魯士和奧地利宣戰,尤其是在英國先遣艦隊遭到埃及海軍重創之後,法國人變得無比狂熱,征兵站裡更是擠滿了人。
作為回應,普魯士和奧地利紛紛向法國邊境增兵,表麵上大戰似乎一觸即發。
但實際上,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並不想要戰爭,所以主張開戰的梯也爾下台,取而代之的是老邁的蘇爾特元帥,負責這次談判的更是親英派的基佐。
基佐始終認為法國想要強大,就必須與英國保持友好和平的關係,為此他甚至出賣了埃及海軍的情報,以換取英國的信任。
法國政府實際上不作為的態度,也讓法國人逐漸冷靜了下來,很多人開始意識到發動戰場並沒有勝算,也不是唯一的選擇。
同時坎寧也與帕麥斯頓不同,他恨奧地利,但不恨法國,在離開奧地利之後,他馬不停蹄地去了法國並向路易·菲利普保證會顧全法蘭西的麵子。
看上去簡單的製裁協議,實際上包藏禍心,英國已經給與會各國定好了絞刑架。
sriptsript
sriptsript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