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茨之前為了奧地利東疆的長治久安著想,特意在波斯尼亞地區搞出來個東西分治,又自以為巧妙的設計讓其內部保持三足鼎立的局勢。
當然他也從未忽視奧斯曼和俄羅斯兩大近東勢力對於維持巴爾乾半島脆弱的平衡有多麼重要,這也是為什麼奧地利在五國會議上還有之前的尹斯坦布爾密談對兩國作出讓步與妥協。
但曆史的走向總是那麼難以讓人捉摸,而又充滿魅力,比如本該退出曆史舞台的米洛什·奧布雷諾維奇一世卻在英國人的幫助下,完成了拳打十七人議會,腳踢俄國傀儡武契奇的困難任務,並成功鎮壓了受奧斯曼人支持的波斯尼亞人的起義,再次統一塞爾維亞。
其實仔細分析之後也不難理解,曆史上塞爾維亞地區雖然延續了巴爾乾大區優秀的匹配機製,但其政局卻相對平穩,而且十七人議會對米洛什派打擊也很徹底,致使他直到1859年才複辟。
但此時由於弗蘭茨東西分治的政策,外加塞爾維亞首都從貝爾格來德搬遷到了薩拉熱窩,以及之前的戰鬥,讓十七人議會的實力和影響力都大不如前。
而他們推舉上台的新大公米哈尹爾更是米洛什的兒子,所以自以為笑到最後的前者反而成了那最薄弱的一環。
受俄國人支持的武契奇本該是這次分贓洗牌的最大贏家,但鑒於英俄在海峽問題上的重大分歧致使兩國矛盾加劇,再加上沙皇政府內外壓力劇增,讓其再難以提供有效的支持。
至於受奧斯曼帝國支持的波斯尼亞人,他們的利益就更沒人在乎了。坎寧雖然前腳離開了尹斯坦布爾,但隨後英國人卻又派來了新的太上皇,馬利爾·泰勒伯爵。
泰勒伯爵並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更不喜歡奧斯曼人,他的要求很簡單,一切以英國的戰略為先。蘇丹麥吉德雖然有千般不願,萬般無奈,但是隻能照做。
波斯尼亞人也成了這場博弈中最大的輸家,直接從壓迫眾生的一等人,變成被人隨意踐踏的賤民。而且數百年間積累的恩怨,又豈是一兩句話就能平息的?
不甘寂寞的米洛什·奧布雷諾維似乎天生就是為亂世而生的人。這種混亂而又充滿了錯綜複雜的背後博弈的局麵讓他如魚得水,僅用了兩年時間了就回到了他忠誠的貝爾格來德,噢不忠誠的薩拉熱窩。
當然有著和世界各地各式各樣的統治階級和領導者們交流經驗的英國,對米洛什的個人現狀已經再清楚不過了。
他所謂的大塞爾維亞完全是異想天開,但是即便是有了英國的幫助也是異想天開,無論是奧地利、奧斯曼、還是“以解救斯拉夫兄弟”為己任的俄國,它們都不可能容得下一個巴爾乾強國。
但英國人的經驗告訴他們,這個大塞爾維亞主義者是一個可以利用的人。
如今奧地利在意大利地區搞的一係列動作已被英國首相認為是破壞了所謂的“大陸均勢”,和他的前輩一樣,墨爾本子爵同樣不允許歐洲大陸上出現任何打破實力平衡的跡象。
雖然迄今為止那個縫合怪的實力距離足以撼動歐洲還差得很遠,但是它日漸複蘇的國家經濟足以引起倫敦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