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為什麼啤酒革命沒有爆發在曆史悠久的德意誌地區,而是奧地利的波西米亞行省的重要原因。
1842年包括約瑟·夫古羅爾在內的幾名知名釀酒師在弗蘭茨的重金聘請下,完成了跨越時代的皮爾森啤酒。
同時,他還邀請了一個來自法國的年輕人,路易斯·巴斯德。
不同於傳統的艾爾啤酒與波特啤酒,傳統的艾爾工藝,酵母在麥芽汁的上層,發酵所需溫度略高,一般1020c。
發酵後,不再進行任何處理,這種啤酒容易“變酸”,保質期很短,對酒館的普通客人來說還好,但是對於航行在海上的水手們來說簡直就是噩夢般的存在。
發黴的食物,長著水藻的飲用水和酸啤酒,以及滿地的老鼠和無處不在的蛆蟲,讓十九世紀早期的水手們苦不堪言。
皮爾森啤酒采用全新的拉格工藝,酵母在麥芽汁的下層,發酵所需溫度較低,一般低於10c。
發酵後,可以進行過濾和巴氏殺菌,這可以極大地延長啤酒的保質期,並不像傳統的艾爾啤酒保質期隻有十幾天,之後就變成“酸啤酒”。
哪怕是英國人引以為傲的波特啤酒保質期也不超過三個月,而經過特殊處理的皮爾森啤酒可以保存超過一年。
同時皮爾森啤酒工業化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它不隻可以采用傳統的麥芽、啤酒花和水釀造,更可以使用大米、玉米、澱粉、木薯、蔗糖、黑麥等各種廉價原料。
這樣做不但能節約成本,更是可以極大地豐富啤酒的口感,至於酒精度數低,口感略澹更是符合新興資產階級喝酒不喝醉的要求。
反觀傳統的艾爾工藝或者是波特工藝,釀造必須使用麥芽、啤酒花、酵母和水。這樣釀酒不但成本高,更是對工人有著苛刻的要求,否則極難保證質量。
哪怕是同一家酒廠生產的啤酒,也經常會出現巨大的口感差異。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啤酒被視為上不得台麵的飲料。
實際上酒廠並不會不計釀造成本地保證傳統啤酒的質量,恰恰相反為了增加產量和豐富口感數個世紀之間,釀酒師不斷在啤酒中加入馬尿、狗尾草和山毛櫸等稀奇古怪的東西,至於兌水這種事情根本就是基操,沒必要詳細說明。
皮爾森啤酒工業化的優點,還有發酵時間短,通常為一個星期,而傳統啤酒則需要一到兩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
不僅費時費力,質量更是得不到保證。
最後,也就是最大的優勢,那就是價格。
作為十九世紀之前的啤酒世紀第一生產國,奧地利的啤酒價格已經很低了,每壺每品脫的價格通常為5格羅申,相當於0166弗羅林,成本大概在3格羅申左右。
而皮爾森啤酒經過一係列的改革之後,成本可以降到1格羅申以下。巨大的價格差足夠弗蘭茨把北德意誌的所有啤酒商人打得魂飛魄散。
此時奧地利帝國的啤酒產量位居世界第二位,為每年1396億升,比英、法兩國之和還要多。
略遜於德意誌邦聯其他成員國的總和1589億升。
然而曆史上啤酒工業革命雖然發生在奧地利,但是最終卻是在英、美被發揚光大。
弗蘭茨可不準備重蹈覆轍,他要將奧地利帝國的啤酒推向全世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