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帥閣下,如果我們和意大利民族主義者之間爆發戰爭,有多少意大利人會叛變?”
拉德茨基感到有些驚訝,但還是認真地思考了一下。
“如果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應該有58,通常來說他們的數量還不足逃兵的一半。”
老元帥打趣道。
在十九世紀逃兵一直是個大問題,以俄國為例,哪怕是非戰時逃兵比例也高達5以上。
同時期美墨戰爭中,雙方逃兵比例都在20以上,墨西哥一方部分軍隊中逃兵比例更是高達35。
殘酷的戰爭、傳染病、惡劣的待遇、克扣軍餉都可能引發逃兵,奧地利帝國又是個多山、多沼澤,地形複雜的國家。
經常會有幾名士兵湊在一起,偷了軍隊中的武器,逃竄入大山、澤地之中。
主官通常來說並不會上報逃兵,也不會派兵圍剿,隻會上報槍械自然損失。這也是為什麼隻給予士兵少量子彈的重要原因。
而這些逃兵通常也要生存,他們不願意辛苦勞作,也沒有土地工具等生產資料,所以這些人中的大多數選擇了落草為寇。
匪患猖獗又反過來影響經濟的發展和糧食的產量,國家沒有糧食和錢來安撫軍隊,更沒錢去剿匪,結果便是惡性循環。
不過此時奧地利帝國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所以軍餉和糧草得到了保證,待遇上雖然略低於工人工資,但是相比曆史同期還是要好得多。
再加上這些年來奧地利參加的戰爭幾乎是百戰百勝,所以軍隊的士氣也比較高,並沒有發生過大規模逃兵事件。
但是逃兵現象並未消除,尤其是與德意誌諸邦軍團聯合作戰的時候,逃兵人數顯著增加。
雖然拉德茨基元帥是以玩笑的形式說出來的,但是弗蘭茨很清楚未來逃兵問題會嚴重困擾這個國家。
實際上弗蘭茨也不是沒考慮過著手解決這個問題,但他能做的也就是解決這些士兵的後顧之憂。
同時用勝利和英雄麻痹他們的神經,其他如忠君愛國思想、宗教能起到多大作用尚未可知。
至於軍改提升組織度,拉圖爾伯爵在這方麵倒是很好說話,在得到卡爾大公的肯定之後,前者決心全麵推廣參謀製度。
弗蘭茨其實打算直接把這個參謀製度推廣到連一級,就當後世的政委用,但實際情況是奧地利根本拿不出這麼多合格的軍官,而且政治審查大多也不過關。
最後隻能倒退了幾步到團一級,不過由於沒有戰地電台,還是很難做到統一指揮。
期間勞舍爾大主教也向弗蘭茨提出過是不是可以用隨軍牧師來代替參謀的角色,畢竟教會對帝國是絕對的忠誠。
這立刻就被弗蘭茨否決,雖然軍隊中的隨軍牧師不少,但是這些人普遍不懂軍事,而且容易陷入極端,萬一一波熱血上頭帶著士兵送了或者投了,那豈不是虧大了?
主要是這種做法讓弗蘭茨想起了後世某蘇和某錘的政委製度,為了不“重蹈覆轍”他必須慎之又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