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人之所以能在南部擋住三國的聯手進攻,除了複雜的地形和惡劣的天氣,與奧地利帝國的支持也密不可分。
雖然佩德羅二世被稱為曆史上最偉大的巴西人,但是作為一個在位長達五十九年的皇帝,他的所作所為實在不夠看。
與其在位時間差不多久的無論是康熙、路易十四(太陽王)、還是維多利亞、抑或是沙普爾二世(波斯曆史上著名的中興之君)和巴西爾二世(拜占庭帝國最後的輝煌)。
當然曆史上也有一位比佩德羅二世在世久,同時也是大國的統治者,然後結局比他還爛,便是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締造者)。
此時的佩德羅二世還很年輕,上台之後一係列的政策直接將支持自己的地主和貴族都給得罪光了,尤其是廢奴行為簡直是把自己推到了國家的對立麵。
1844年更是拒絕了英國人的《通商與航海協定》,該協定使英國商品出口到巴西隻需付25%的從價稅。
佩德羅二世之所以這麼做,和現代主流分析的保護國內工商業的觀點可能不同,因為當時的巴西幾乎就沒有什麼工業,完全就是個大型種植園。
但是當時的巴西國庫空虛,並且貴金屬儲備嚴重不足。他之所以要提高進口關稅,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防止白銀外流,並且緩解戰爭帶來的財政危機。
巴西內戰之前書裡講過,在此就不過多贅述了,總之這場戰爭持續了數年之久,花費自然是國家承擔。
佩德羅二世想搞錢也是情有可原,畢竟他這位皇帝手中權力小得可憐,並且也沒有其他足夠有價值的東西去讓人給他賣命了。
雖然弗蘭茨一直在從巴西大量進口橡膠,但是巴西的種植園主真的很沒有上進心,即便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橡膠的產量依然在六、七百噸之間徘徊。
而且那些橡膠交易的錢不會直接到巴西政府手中,他們隻能靠抽稅獲利,實際所得就更少了。
其實也正是因為巴西政府在橡膠交易中抽稅太多,才導致那些莊園主對於擴大種植興趣缺缺。
當然橡膠樹自身的特性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因為種植周期太長,意味著回本要很多。
這期間誰也不能保證市場一直穩定,眾所周知農民最厭惡的便是風險。
所以比起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橡膠和奎寧),巴西更喜歡種小麥、咖啡和糖,畢竟這些才是人們離不開的東西。
不過在弗蘭茨強烈的要求下,巴西人也開始種植棉花了,雖然產量依然是慘不忍睹。
奧地利帝國對於巴西的支持便是出錢壟斷巴西的棉花和橡膠,以及一部分荒地的開發權,這樣一來既可以保證巴西不會被英國人打垮,同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自己的戰略資源安全。
而實際上這些錢,早晚還是要回到奧地利帝國的,畢竟弗蘭茨隻是借錢,而巴西的佩德羅二世自然不能和敵人買武器、買物資。
所以說工業能力強大就是好,左腳踩右腳就可以螺旋升天,明明是去掠奪彆國資源,對方還得說聲謝謝。
實際上佩德羅二世還是有幾分輕視弗蘭茨的,畢竟前者十四歲便是少年天子了,而後者都十五歲了依然和一個猶太人一樣到處搞錢。
佩德羅二世甚至還給弗蘭茨寫了一封信,邀請後者來做前者的財政大臣。
隻不過那封信被索菲夫人撕得粉碎,其實弗蘭茨還是挺想留著的,畢竟萬一真有個什麼不測,也算是有個退路不是?實在不行還可以讓彆人去頂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