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法國和德意誌邦聯之間摩擦不斷,甚至鬨出過幾次劍拔弩張的大陣仗,但是對於南德意誌的商人們法國的邊境依舊形同虛設。
奧地利的貨物可以毫無阻礙地進入法國,同樣後者的原材料也能進入前者的國家。
保爾·斯藤柯爾是一名巴伐利亞的走私商人,他走這條線已經很多年了。但是一直到德意誌關稅同盟組建起來,他才真正脫離了貧困線。
當時的巴伐利亞,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德國心臟,而是一塊徹頭徹尾的爛地,又被戲稱為“德意誌的闌尾”。
沒錯就是那種可有可無,但是犯起病要人命的東西。作為一個徹頭徹尾的農業國,在這個工業飛速發展的時代必然是要落後的。
更倒黴的是統治巴伐利亞的維爾特巴赫家族,一連數代君主都對發展經濟和爭霸沒什麼興趣。
所以巴伐利亞人的貧窮可謂是德意誌之最,尤其是德意誌關稅同盟建立之後,大量的普魯士農產品擠兌了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巴伐利亞農業。
雖然奧地利在不停吸收德意誌難民,為德意誌人提供工作機會。
但依然有很多人不願意離開自己出生的這片土地,不過在農業無法養活自己的情況下,他們隻能選擇走私這條路。
實際上走私的並不隻有他們,南德意誌三國的政府甚至都參與到了走私之中。
過去法國貨吃香,所以他們隻能容忍對方壓低己方貨物的價格,同時想儘辦法讓法國人多帶一些貨來,這樣他們才能賺取足夠的費用,來應付層層盤剝的關卡。
不過德意誌關稅同盟建立之後,奧地利商品性價比要遠優於法國的走私貨。
所以很快供求關係就倒掛了,法國貨在德意誌地區不再走俏,甚至有些法國人開始反過來求購德意誌地區的商品。
這是德意誌走私商人第一次在交易中掌握了主動權,他們自然要好好利用一把。
此時的保爾·斯藤柯爾拿出了一盒精致的火柴說道。
“先生,這是按您的要求特製的。所有的木柄都采用了陳年楓香木,燃燒時的香氣就會讓人想起巴黎浪漫的街道,並且燃燒時長可以達到20秒。
外包裝也按照您的要求,用法文注明了【浪漫巴黎】的字樣。”
“楓香木?看來你們巴伐利亞人很懂行啊!”
(楓香樹屬於巴黎標誌性樹種。)
對麵幾名法國走私商人反複檢查外觀,之後又擦燃了幾根火柴檢驗,用鼻腔猛吸了幾下,隨後狠狠地打了幾個響鼻,最後才滿意地點了點頭。
事實上除了火柴,還有農用機械和鐘表、膠鞋、珍珠、寶石之類的貨物,法國人帶來的貨物也是五花八門,除了各種吃的、喝的、甚至還有礦石和棉花
這火柴自然是奧地利產的,因為外包裝上的彩色圖案和文字所用的印刷技術法國是沒有的。
即便是用類似的技術複刻出來,成本也要遠遠高於奧地利的走私貨。
除了火柴以外奧地利銷路最好的商品是縫紉機,雖然法國人也進行了仿製,但是情況和英國人差不多。
明明是同樣的零件組裝出來的東西,法國貨就是容易壞,並且問題總是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