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此時克拉科夫可是整個波蘭地區最繁榮的城市,雖然對此時的奧地利帝國來說隻是九牛一毛,但是螞蚱腿也是有肉的。
最關鍵的是一旦克拉科夫並入奧地利帝國,那麼波蘭複國主義的火苗將徹底熄滅,至少俄、普、奧三國高層是這樣想的。
實際上奧地利帝國的特使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便趕往了俄國,尷尬的是直到奧地利的特使到來,沙皇尼古拉一世才得知這個消息。
尼古拉一世並不想奧地利帝國吞並克拉科夫自由市,但是也不想波蘭繼續在自己的土地上鬨起義。
尼古拉一世想趁機向奧地利帝國借貸,不過被後者的特使拒絕了,實際上梅特涅早就預料到了這種情況,所以直接授權手下可以拒絕沙皇的請求。
最後作為交換,雙方不過是達成了一些不痛不癢的協議。
其實消滅波蘭複**,削減波蘭人的複國意誌對於俄國也有利。隻不過尼古拉一世有些眼紅而已,而奧地利帝國又沒法忽視這個強大盟友的意見。
奧地利對於普魯士的態度則是要冷淡得多,雖然是由大使向普王親自提交,但那並不是一份協議書,而是一份通知而已。
腓特烈·威廉四世要的隻是簽上自己的名字,當然即便他不簽也不會影響奧地利帝國接下來的行動。
克拉科夫自由市很小,而且在神聖同盟腹地,英、法的反對沒什麼意義。
實際上英國人對於波蘭人並沒有多少真正的支持,所謂的支持絕大多數都隻是停留在口頭上。
法國人則是要比前者實惠得多,他們不但庇護波蘭的政治流亡者,還偶爾會給這些人搞個慈善募捐之類的。
不過無論英、法,此時都不可能選擇插手神聖同盟的事務,因為他們都有著更重要的事情。
英國的主力部隊幾乎都去了印度,而印度人實在是不給力,看到英國人來了就不承認自己起義了。
那些土邦王公們一個個都說自己是平叛,至於那些在自己領地上死掉的英國人自然是叛軍殺的了。
要問叛軍在哪裡?當然是被他們殺掉了啊,哪家領地裡還沒有點意見相左的其他派係。
亨利·哈丁爵士此時就像是吃了一百隻蒼蠅一樣難受,他明明知道那群該死的印度人是在糊弄他。
但是為了大英帝國的利益和尊嚴,亨利·哈丁爵士又不能胡亂掀起一場戰爭清理掉這些蛀蟲。
他隻能接受那些土邦王公們對他施吻手禮,甚至是吻腳禮,這讓亨利·哈丁爵士感到一陣陣惡寒。
於是乎,他隻能將氣都撒在錫克帝國和尼泊爾帝國這兩個明反的倒黴蛋身上。
拉納家族在英國人的扶持之下,重新奪取了尼泊爾的軍政大權。不過由於忌憚大清的實力,尼泊爾依然要向大清朝貢。
英國人為了削減尼泊爾人的抵抗意誌,特意讓拉納家族搞了一場大屠殺,並且焚毀了大量農作物。
同時英國人也開始大量招募朗廓爾,因為他們發現這些人就像曾經的瑞士人一樣隻看錢不看人,而且在南亞地區絕對算得上是戰力拔群。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