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弗蘭茨之前的計劃,他現在應該趕往維也納,挾大勝之師加冕為帝,然後專心對付匈牙利。
至於波西米亞,前文提到過波西米亞的起義勢力很弱,弱到當地的部隊已經足夠鎮壓。
而且弗蘭茨為了防止意外發生,特意調集重兵進行飽和式打擊。
此外弗蘭茨的放假策略也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由於此時的交通相當昂貴且不便(相較於後世而言),所以並沒有多少大學生願意大費周章地去布拉格玩命。
如果不是帕拉茨基的個人魅力和領袖號召力,那幾百名大學生他們都湊不出。
沒有這些學生的存在導致整個隊伍的結構非常鬆散,畢竟成年人的世界隻講利弊。
沒有這些學生在前麵衝鋒陷陣,充當潤滑劑,那些造反的隊伍就是一盤散沙。
實際上維也納的遊行隊伍如此孱弱也是因為缺少了這根主心骨,而顯得極為鬆散甚至是不堪一擊。
不過這不意味著有學生們的參加就能對結局產生任何影響,弗蘭茨進行的都是飽和式打擊,他們的參加除了徒增傷亡並不會有其他幫助。
這個時代的大學生太過寶貴,弗蘭茨並不想浪費他們的生命。不過相對而言,那些參加了叛亂的布拉格大學學生又是弗蘭茨的重點打擊對象。
事實上兩者之間並不矛盾,因為對敵人的仁慈就是自己最大的殘忍。
此時的布拉格起義的聲勢更多是法國人和英國人弄出來的,除了他們之外匈牙利人也希望聲勢越大越好。
然而現實是他們根本翻不起一點風浪,造反的隊伍勉強能有幾千人,但是彆說弗蘭茨派去的雇傭兵,就算是沒有增援,溫迪施格雷茨親王手下也有七八萬部隊足夠鎮壓他們的了。
現實是溫迪施格雷茨親王中了弗蘭茨的激將法,他可不想讓那些雇傭兵搶自己的風頭,波西米亞方麵軍的臉麵更是丟不起。
布拉格叛亂的結局自不必多說,帕拉茨基和胡斯的軍事天賦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彆說反推幾十萬大軍,就連撐住一天都做不到。
然而這就足夠了,足夠讓溫迪施格雷茨親王因為失職冒進丟掉自己的指揮權。
畢竟作戰命令是卡爾大公親自下達的,卡爾大公不隻是溫迪施格雷茨親王的老上司,同時也代表著皇室和帝國政府。
溫迪施格雷茨親王的行為已經越界,弗蘭茨正好拿他立威。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原因,首先是這位親王養寇自重的行為讓人不齒,其次他的軍事水平實在有限,弗蘭茨不想讓他浪費奧地利士兵的生命。
溫迪施格雷茨親王其實並不是科班出身,實際指揮水平沒法達到平均線,隻能用很差來形容。
他打贏的戰鬥往往沒什麼亮點,但打輸的戰鬥卻處處都是槽點。
贏的大多都是碾壓局,幾萬攜帶重武器配有騎兵的正規軍對幾千臨時拚湊起來的民兵。
輸的就十分離譜了,與之前那位在威尼西亞地區的李奇將軍有的一拚。
總之相比能力,他靠的更多是先祖蔭蔽和老丈人的麵子。
不過溫迪施格雷茨親王不是什麼範特羅公爵和摩爾卡中將能碰瓷的,後者雖然在維也納可能算得上是大貴族,但是與真正的地方豪強相比依然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