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特·莫裡斯很喜歡民族主義,因為他喜歡那種萬眾一心積極向上的感覺。
1848年革命席卷到慕尼黑之時,文森特·莫裡斯率部最先響應。之後又參加了法蘭克福議會,他成為了巴伐利亞的代表。
海因裡希·馮·加格恩死後,國民議會的味道變了,他們在支援比利時的問題上畏畏縮縮。
文森特·莫裡斯便帶著一群“真正的”德意誌民族主義者加入到盧森堡人的隊伍之中。
由於盧森堡的軍隊剛剛成立不過數年時間,之前的戰鬥也都是由奧地利和普魯士主導,他們不過是在後麵幫忙運送物資,或者是維持一下秩序。
總之,他們並沒有合格的軍官,整支聯軍之中彆說上過戰場,能熟練使用槍械的人都不多。
僅有的幾個軍官經過一番商議,一致認為隻有文森特·莫裡斯才能帶領這支軍隊。
這些軍官之中有些人比文森特·莫裡斯的軍銜高,但是毫無疑問文森特·莫裡斯的才能遠遠淩駕於他們之上。
這些軍官比士兵們更加清楚這場戰鬥的凶險程度,他們中的大多數都覺得自己沒法活著回去,所以一些東西就顯得不重要了。
當然他們也存在一絲僥幸心理,萬一他們真的能打贏呢!做英雄固然好,但是如果能做活著的英雄就更好了!
文森特·莫裡斯自然也是在這一路上儘自己所能希望將這支聯軍打造成一支精銳部隊。
不過由於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再加上戰場的一些刺激,他的士兵很快就變成了一群擇人而噬的野獸。
此時戰場上的混亂是十分有利於這支聯軍的,因為混亂衝淡了恐懼,也打亂了敵方的部署。
現在完全是在拚哪一方的神經更加粗大,哪一方能承受更多的傷亡。
文森特·莫裡斯實際上相當佩服眼前這支法軍騎兵,他們已經承受了接近20%的傷亡,依然在沒有大炮的情況下和數倍於己的步兵鏖戰。
光是這一點,文森特·莫裡斯就敢斷定,整個巴伐利亞王國沒有任何一支部隊能做到這一點。
他們的英勇頑強雖然值得讚許,但是這種打法實在是有些愚蠢。
隨著聯軍的火炮不斷被推上來,一輪又一輪的霰彈潑灑在法軍身上。
法軍成片成片地倒下,有些人甚至來不及發出一聲悲鳴。
此時坐鎮後方的孔波雷將軍卻是氣得直跳腳,他不明白那些騎兵為什麼要下馬步兵對射,他隻覺得自己的手下全是蠢豬。
孔波雷將軍再次抓住身邊的一名軍官。
“聽著!讓他們進攻進攻!不要呆在原地!該死的!他們是騎兵!他們有馬!為什麼要和步兵對射!
不管付出什麼代價,我要他們立刻發起進攻!”
主戰場同樣陷入了僵局,新出現的這支軍隊和比利時人突然的反撲打亂了法軍的節奏。
尤其是肉搏戰開始之後,雙方的士兵扭打糾纏在一起,法軍的火炮優勢就沒法發揮了。
同時烏迪諾之前采取的壓迫式進攻的弊端也開始顯現了。
這種進攻方式的好處是攻勢猶如驚濤拍岸般連綿不絕,可以沉重打擊敵方士氣,並且壓縮敵方的防守空間讓敵方自亂陣腳。
隻要突破其中一點,敵人的整條防線就會儘皆崩潰,可以快速結束戰鬥,效率高,實際的傷亡可能也會比穩紮穩打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