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在路易·菲利普和奧爾良家族看來,割據一方顯然比反攻法國更加現實。
阿爾薩斯-洛林受德意誌邦聯保護,生活在其上的百萬德意誌人就是他們最好的護身符。
畢竟此時的法國政府想要強硬收回阿爾薩斯-洛林的控製權就會變成兩個民族之間的戰爭。
隻要奧爾良家族還頂著這個德意誌公爵的頭銜,法國政府就要忌憚三分。
與整個家族的利益相比,路易·菲利普本人的性命顯得微不足道。
事實上作為一個已經75歲的老人,路易·菲利普其實對自己的安危並沒有那麼在意。
相比之下能給後代留下更多遺產才是他現在最想做的,所以在得到弗蘭茨的承諾之後便不假思索地答應下來了。
一切要比弗蘭茨想象中順利得多,路易·菲利普正式將奧爾良王朝對比利時的保護權移交給了法蘭克福議會。
法蘭克福,德意誌帝國國民議會。
議長愛德華·西姆鬆和副議長加布裡爾·裡塞爾看到這份轉讓書的時候嘴角同時抽了抽,這哪裡是權利轉讓,分明就是一張催命符。
但是他們必須在這個民族主義者聚集的地方裝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並且笑納這張催命符。
這在表麵上解決了德意誌邦聯支援比利時的法理依據,但實際上卻是讓法蘭克福國民議會進退維穀。
盧森堡人和荷蘭人的擅自行動直接變成了有官方背書的支援,甚至在法國人眼裡這就是陰謀,一切都是比利時與德意誌邦聯謀劃好的。
更加可怕的是,此時阻止比利時加入德意誌邦聯的理由也不存在了。
畢竟宗主國都移交權利了,如果強行將其拒之門外恐怕國民議會就要被那些憤怒的民族主義者把命革了。
但不將其拒之門外,那麼德意誌邦聯和法國之間這場大戰恐怕是在所難免了。
理論上**蘭克福國民議會擁有著德意誌帝國(邦聯)的最高權力,但是由於沒有皇帝(沒有真正的中央政府),所以他們的權力隻是理論上的。
實際上法蘭克福國民議會並沒有自己的部隊,之所以敢打丹麥是由於普魯士在,再加上狂熱的民族主義,最主要的是丹麥也算不上強國。
然而此時的法國卻完全不同,這是貨真價實的列強,這是幾百年來德意誌人都無法翻越的大山。
不過德意誌民族主義者們可不在乎,他們隻知道之前兩次盧森堡危機和阿爾薩斯-洛林危機之中德意誌邦聯都是勝利的一方。
僅僅因為阿爾薩斯-洛林是德意誌邦聯成員,法國臨時政府就不敢追擊路易·菲利普。
在比利時法軍精銳敗給了來自德意誌的誌願軍,他們根本就沒考慮過失敗的可能。
然而法蘭克福國民議會的議員們可沒有幾個被民族主義衝昏了頭的普通人,他們很清楚之前兩次危機之中,如果沒有奧地利帝國參戰,德意誌邦聯早就被乾碎了。
除此之外,那位弗蘭茨大公並沒有答應加冕德意誌帝國皇帝,那麼奧地利帝國很可能會選擇置身事外,甚至幫著法國人來鎮壓法蘭克福國民議會。
畢竟此時的法蘭克福國民議會在某種意義上講其實是革命的產物,並且打算革德意誌諸侯的命。
在這在情況下,奧地利帝國政府和法蘭西第二共和國聯手絞殺德意誌革命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