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阿爾布雷希特覺得速戰速決才是犧牲最小的方式,他很清楚此時的法軍很難說有太強的戰鬥意誌,隻要攻陷了巴黎整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就會土崩瓦解。
英國人所謂的什麼“新瀆聖同盟”就會土崩瓦解,至於奧斯曼人很難對奧地利形成真正的威脅。
卡爾大公的戰略則相對要保守得多,德意誌邦聯的部隊雖然在比利時奇跡般地戰勝了法國人一個主力軍團,但這並不代表著那些臨時拚湊起來的部隊真的就能和法國人掰腕子。
卡爾大公認為法國所謂的五路大軍,隻有進攻比利時這一路才有可能取得較大進展。
隻有這樣法國人才可能進一步投入兵力,也隻有這樣才值得奧地利集中兵力打一場殲滅戰,一場足夠結束戰爭的殲滅戰。
而且這樣並不需要侵犯法國領土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戰爭不會遷延日久,以及儘可能地避免法國報複。
如果戰爭持續得太久,那麼便不會有贏家。奧地利、法國兩敗俱傷,那麼就正中了英國人的下懷。
英國人是什麼嘴臉,卡爾大公還是很清楚的。雖說威靈頓公爵本人的品德沒有任何問題,但是英國商人、英**人,尤其是英國水兵的品質實在不敢讓人恭維。
再加上弗蘭茨的宣傳和第一手情報資料,卡爾大公有理由相信此時這場戰爭根本就不是因為那頂臭水溝中的王冠,而是英國人攪亂歐洲大陸的陰謀。
以後世人的視角來看可能會覺得這頂臭水溝中的王冠有著非凡的意義可以接受,但是以當時人的視角來看。
尤其是以皇室的視角來看完全是臭不可聞,哪怕是自由主義傾向十分嚴重的腓特烈·威廉四世都無法接受,更彆提卡爾大公這種傳統貴族了。
不過卡爾大公也十分認同弗蘭茨的觀點,奧地利和哈布斯堡家族可以不接受這頂皇冠,但是不能被人逼著放棄。
當然卡爾大公並不清楚什麼大德意誌計劃,他隻知道這樣會影響奧地利帝國的聲譽,以及哈布斯堡家族的榮譽。
所以打一場漂亮的殲滅戰,讓法國退出戰爭才是此時的最佳做法。
至於德意誌邦聯的損失,這並不在卡爾大公的考慮範圍之內。因為他並不覺得奧地利帝國以外的德意誌人和奧地利有什麼關係。
利用德意誌邦聯的軍隊消耗法國人的兵力,在卡爾大公看來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這並不會讓他有任何負擔。
與那些德意誌民族主義者混在一起的約翰大公在其看來才是異類,皇室成員和自由派混在一起怎麼看都是屁股坐歪了。
不過卡爾大公這輩子也從沒指望過約翰大公這個兄弟,如果不是後者,前者有可能早就終結了拿破侖的帝國。
本來這麼多年過去了,卡爾大公都已經將過去的榮耀、遺憾遺忘了。
但是此時聽說約翰大公又跑到了法蘭克福和國民議會那些猶太人和德意誌民族主義者攪在了一起,一想到這裡卡爾大公額頭上的青筋不由得跳了跳。
除了比利時這一路,其他方麵法國人都很難取得什麼成就。阿爾薩斯-洛林本就是法國領土,他們總不能自己屠殺自己的國民吧?
至於瑞士山區,那裡也不屬於奧地利帝國的領土,再加上當地條件根本就不足以支撐大規模兵團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