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阿爾塞納的軍團在比利時推進十分順利,倉促迎戰的比利時軍隊損失慘重。
比利時的義務兵役製雖增加了兵員數量,但依然無法與強大的法國相比。
不隻是數量上,素質上的差距更大,新兵集體逃亡或投降的事件屢見不鮮。
夏爾·羅日耶和利奧波德一世也沒有辦法,來可能很可笑,但是他們將法國人趕出比利時之後發現自己借不到錢了。
這個怪圈形成的原因十分複雜在此就不過多贅述,總之沒錢的比利時政府處於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
至於借貸,他們和包括荷蘭在內的整個德意誌邦聯都沒什麼合作。
所以即便旁邊就有盧森堡這個軍火商他們也沒有購買的渠道和資金,盧森堡和荷蘭與比利時的關係可算不上好,派兵支援比利時是一碼事,而為比利時提供軍火、物資則是另一碼事了。
一個有些諷刺的事實,十九世紀的人命要比軍火更廉價。
而且兩者的來源不同,前者隻要一群熱血青年,而後者則要通過商人和政客。
商人和政客會評估整件事情的利弊得失,在他們心中支援比利時顯然不是一筆好買賣。
比利時距離法國太近,而且國境線太長,又缺乏高山險阻,幾乎全是丘陵和平坦的低地。
法國饒進攻成本很低,而比利時想要守住國土所需付出的代價太過高昂了,這明顯是筆虧本買賣。
如此便能解釋得通,為什麼法軍能如此輕鬆的快速突進。
亨利·阿爾塞納軍團臨時指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