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世上總會有那麼幾個不信邪的人,他們大概率連弗蘭茨麵都見不到就被乾掉了。
還有一小部分人會在踩點時被捕,然後如果他們能在殘酷的審訊中僥幸存活,那麼他們大概率會被送到殖民地去為奧地利帝國開疆拓土,又或者是送進礦山中發光發熱。
回到正題,這一次貴族們在維也納的集會並不是在針對弗蘭茨,他們隻是在向未來的皇帝表決心。
不過在弗蘭茨看來,這些人依舊是給他添亂來的,畢竟這頂皇冠他推掉還來不及,又怎麼會主動戴上這道緊箍咒。
除此之外,所謂的複興神聖羅馬帝國不過是他們的第一步,收複聖斯蒂芬王冠領地也不過是牛刀小試。
之後他們一定還會要求出兵法國,幫助法國恢複君主製。
畢竟全世界的貴族、君主聯合起來共同統治世界才是他們的終極夢想。
法國,巴黎。
大東方艦隊的叛變,博諾·德·庫倫和艾梅納布爾·佩利西埃的相繼戰敗動搖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政府官員們對這場戰爭的信心。
起初幾乎所有人都相信這場戰爭會以法蘭西史詩般的大捷而結束,畢竟隔壁的奧地利人打仗好像不太行,而那些德意誌人從來都是如同背景板般的存在根本形不成氣候。
此外1848年的革命,讓法國人覺得所有革命者都會心向法蘭西,那些拿本國革命者都無能為力的德意誌邦國一定會在第一時間投降。
正是基於這個誤判,再加上經濟危機、政治危機、信任危機等多重影響,最終導致了法國向奧地利宣戰。
然而現實是開戰之後一種叫民族主義的東西淩駕在了“自由、民主和平等”之上。
那些德意誌地區的革命者非但沒有望風而降,擁抱法蘭西的“自由、民主和平等”,反而脫離一盤散沙的狀態,並緊緊依附於一個邪惡的強大王權之下。
熱衷於對外輸出暴力革命的法國人第一次遭到了反噬,所以此時法國政府從上到下都是一種懵逼狀態。
“明明我們才是正義的一方但為什麼他們要與我們作對?
我們明明是要解放他們,他們為什麼就是不能理解呢?”
對於這種話議員們已經聽了無數次,丹·吉拉最終隻會得出敵方是劣等民族,所以需要用法蘭西的文明為之開化,並得出這場戰爭的必要性和正義性。
“丹·吉拉先生,您口中的野蠻人又要打進羅馬了!
哦,不,他們已經占領了羅馬,現在正在向著巴黎洶洶而來。
我建議您在我們的報社做出行動前率先采取行動,否則我們的貴族老爺們就不得不把中間的‘德’改成‘馮’。”
法國大革命之前法國貴族的中間名普遍會有個“德”,而包括奧地利在內的德意誌地區則會用“馮”。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