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於如今風起雲湧的整個大漢而言,“刺董義士”曹操在逃亡過程之中遇到死士伏殺,根本就不足以引起任何的波瀾。
相反,在曹操挾刀試圖刺殺董卓之後,董卓反倒是後知後覺地意識到了就算掌控了洛陽,掌控了朝廷,掌控了天子,同樣也不足以服人心。
為此,董卓以著朝廷的名義對名望之士開始了大肆封賞,韓馥、袁紹、袁術、孔融等等俱是封為各方刺史郡守不說,更是大肆為靈帝劉宏期間遭到迫害的黨人或名士大儒平反,以圖獲得各方支持。
其中,如今身居吳郡的蔡邕、盧植亦在其中,俱是有詔書送至吳郡,請蔡邕與盧植入朝為官。
若是原軌跡之中的蔡邕,身居吳會之地流放多年,朝不保夕,全憑各方士人資助得以度日,還可能會心懷感激地入朝為官。
可如今仁德書院的建立已然成了蔡邕畢生心血所在,又如何可能會入朝為官?
至於盧植,對於董卓的任命更是嗤之以鼻,甚至指著前來宣讀聖旨的宦官怒罵道。
“汝乃天子之犬?亦或是董賊之犬?”
隻是,蔡邕與盧植會拒絕,並不代表其餘人就會拒絕這名義上來自於大漢朝廷的封賞。
荀爽、韓容、陳紀等名士紛紛入朝為官,袁紹、袁術、韓馥、劉岱、孔、張邈等人亦是各自擔任各地空缺的刺史、郡守等職務。
對此,李基不得不感歎董卓蠢不可及!
此舉非但不會讓董卓獲得袁紹等人支持,反而是進一步加劇了地方上割據,且讓袁紹等人可以名正言順地割據一方,積蓄實力。
不過,當李基細細思索著如今的洛陽局勢之時,發現或許這並非完全是董卓所為,與如今名義上的三公太傅袁隗或有著脫不了的乾係。
董卓原本就是借了袁氏所起的勢,即便董卓率兵入洛,讓袁氏徹底掌控不了董卓,但袁隗依然能夠穩坐三公太傅之位。
且董卓如何懂得治理朝政?
自然,朝政之事實則多數仍然還是袁隗所操持。
以著過去的情份以及太傅袁隗的精明程度,恐怕董卓往往根本不知此舉深意,還以為是袁氏願服從於他的一種示好。
複雜!
毫無疑問,如今的洛陽局勢可謂是複雜之極,看似是董卓一手掌控,實則多方勢力亦是開始在其中暗自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