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基在此鬥膽,初擬了一份書院建設計劃,請丈人為院長,教導有德之學子,教化眾生,為天下貢獻英才。”
在這個時代有著大量的私學存在,但真正的書院需要在原軌跡的幾百年的唐朝才會初步出現。
即便是潁川,那也是私學,也並非是真正的書院。
因此,當蔡邕細細地看完李基在書簡之中所列的書院之名,可謂是深受震動。
私學為私,均是名士為便於教導後輩或友人子弟而設。
書院為公,則是廣收天下有天賦之學子教導之。
儘管書院在李基的眼中或許算不上是什麼,但在這個時候恰好是踏出了教育“由私變公”的一大步,且也能一定程度改變文士俱出於世家豪族的局麵,給予一些更底層的百姓上升的通道與機會。
此前,李基並非是沒有這麼一個想法,而是書院的創立必須要有真正的大儒坐鎮。
在劉備沒有大儒支持的前提下,就算李基有心想要創立書院,那也是空中樓閣。
雖然劉備之師盧植就是大儒,但貴為北中郎將,自然不可能特意棄官去擔任一小小的書院院長。
而在與蔡昭姬確定婚期之後,李基自然便將主意打到了某種意義上真正變成了自家人的蔡邕。
自家人,不用白不用,用了也是白用。
白用白嫖之事,李基最為喜歡不過了。
且有了蔡邕建立書院的話,那麼原本李基還有些煩惱今後假如以名聲吸引來的文士,必然會有相當一部分文士不接受劉備的橄欖枝流失的問題。
而有了書院之後,非但吳郡之地對於天下文士的吸引力更進一步,且書院也能不斷吸納文士停留在吳郡之地。
可以說,這對於劉備與李基而言是個百利而無一害的選擇,唯一的問題就需要勞煩老丈人出力罷了。
更何況,李基的心性最孝順不過了。
蔡邕遠離朝政,每日無所事事地宅在家中,讓李基著實心疼壞了,且也生怕蔡邕今後天天緊盯著自己,還不如多給蔡邕有點事情做做,也算是聊表一番孝順,也能讓蔡邕實現人生價值。
而蔡邕細細地看著竹簡,短短的數百字,蔡邕足足看了一刻鐘之久方才意猶未儘地緩緩放下了手中竹簡。
不過蔡邕沒有推辭,也沒有同意,而是語氣慎重地問道。
“此事,劉玄德知否?還僅是賢婿一人之意見。”
李基答道。“丈人可放心,此事基已告知主公知曉,且主公也言及若丈人有意擔任書院一職,必會傾力支持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