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裡麵,哪吒可以通過自刎的方式,來與自己的生父進行最激烈的訣彆。
但在現實中呢?
這幾乎不可能實現。
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有一個太乙真人作為師傅。
也不是所有師傅,都會願意拿出“混沌青蓮”、“太初仙藕”這種真實存在的神物,為徒弟重塑肉身。
所以,這注定隻能是想象。
不過也正因為是想象,所以才會給人帶來如此強烈的衝擊。
畢竟隻要是封建王朝,那就肯定少不了,“父父子子”這種固定的人倫綱常。
在很多人看來,父母給予了兒女生命,那他們就應該心懷感激,理所應當的服從父母的一切指令。
否則,不隻是父母,甚至就連周圍人都會指責你“不孝”。
陳初初就是被這種思想影響太深,所以即便痛苦,她也不敢,甚至不知道應該擺脫父親無休無止的索取。
或許,《哪吒鬨海》依舊無法給出一個正確的答案。
因為事實上,即便哪吒自刎,將骨肉留下,重塑肉身,再次碰到李靖的時候。
這位天王,也依然會指著他的鼻子怒罵“逆子”。
在李靖看來,這是哪吒永生永世都逃不開的命債。
兩人一日是父子,終生是父子,這是永遠無法擺脫的關係。
不過有意思的是。
在原著中,哪吒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對李靖殺意騰騰,數次出手想要將其殺了。
而李靖之所以需要時時刻刻托著寶塔,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防備哪吒。
否則很有可能下一秒,腦袋就要身處異處。
不過,即便李講在書中,沒有給出一個解決“父子”關係的答案。
毋庸置疑的是,他絕對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番對於“孝道”的討論。
可以說,在大唐的任何一個時期,對於“孝”字的觀點與聲音,都沒有這段時間多的。
全國各地,各種各樣的聲音如同雨後春筍般冒出,接連不斷。
有讀書人,甚至專門為此開展文會,廣邀觀點不同的文友前來赴會討論。
“孝,禮之始也,一個人若是對父母都不尊敬,那你們憑什麼認為,他會尊敬國家?尊敬法律?這樣的人,隻會危害他人!”
“你們這群忘恩負義的白眼狼,父母含辛茹苦的撫養你們長大,你們就是這樣回報他們的?”
“有些人,狼子野心,大逆不道就算了,居然還煽動群眾,嘗試衝擊禮法!人若無禮,那跟野獸有什麼區彆?你們想回到茹毛飲血的階段?”
這些人,是傳統孝道的堅定擁躉。
他們不一定是父母,還有一部分是子女,激烈的反對一切與他們相悖的觀點。
在他們看來,甚至哪吒的所作所為,都是一種“離經叛道”。
有人曾怒吼“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哪吒有什麼資格決定自刎?他償還父母這段時間的養育之恩了嗎?自私自利!理應千刀萬剮!”
也有人故作悲痛的說“雖然很不想這樣說…但是!”
“作品的觀念,絕對是與作者高度一致的。李鎮國,你真的不打算說些什麼嗎?作為你的讀者,我對你很失望!”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站在李講的對立麵。
尤其是一些年輕人,更是無比支持李講。
“什麼叫‘不尊敬父母’?難道不聽從父母的話,就是不尊敬父母?難道父母叫你去殺人,你也去殺人?父母的話,不代表全對!”
“就像陳初初所說的,除了父母之外,我們還應該擁有自己!這個‘自己’是什麼?獨立的判斷!”
還有一些人,看完了《哪吒鬨海》的故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