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問題的李牧,頓時也是輕鬆下來,和小包子玩了一會兒後,李母這邊便大喊著吃晚飯了。
“今天胃口這麼好?”李母見李牧迅速吃了第二碗飯後,還在繼續添,不由詢問道。
“爸爸,你七的好多鴨,係不係要長高高啦。”
小包子還記得多吃能長高的理論,頓時喊道。
一時間眾人都不禁笑了起來。
“不是,爸爸公司手頭上有一部電影有點問題,剛解決了,心情好了,自然胃口就好了。”
劉伊菲笑著解釋道。
“哦!”小包子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又接了一部電影?”李母隨意的詢問道。
飯桌上聊天,一般都是一些瑣碎的事。
“嗯,不過不是我來拍,公司接的,讓其他人來拍。”李牧吃著飯,咽下去後,還補充了一句,“抗美援朝的戰爭片”
“你彆說,好像好久沒有看到這種年代的戰爭片了,倒是電視劇上偶爾會放抗日!”
一時間李母也不禁多說了幾句,似乎來了興致,“說起戰爭片,還得是我們那個年代的,那叫一個好看,是吧,老頭子。”
“那倒是,到現在,像1956年的《上甘嶺》、1964年的《英雄兒女》都還有印象!”
李朋點了點頭回應道。
“我感覺那時候的戰爭電影比現在的好多了,除了技術上,我記得那些拍電影的導演和主創團隊,不但有官方部門的主導,而且有大量真正從戰場下來的軍人參與。
還有,像《上甘嶺》裡王蘭聽說連長見過主席,那那個眼睛裡是真的有光的,那種建設新中國的精神是貫徹到骨子裡的,比起現在一些電影電視劇,那立意可大多了”
李母說起來以前的事,也是說個不停,李牧和劉伊菲兩人則是靜靜的聽著。
這時候老人的分享,那都是對自己曾經的記憶的追溯,一種美好的回憶,還是不要打斷為好。
不過李牧也看到上述的電影,畢竟是學導演的。
這些電影的輝煌也和時代有關係。
因為李母所說的這些經典之作,恰逢是建國前後一1978年之前。
這個時代的中國因為剛建國不久,同時和周邊國家打過正義戰爭。
當時整個人民的文化思潮與當時社會的狀態,可謂是高度融合,整體的精氣神是完全不同的。
不過當打開國門後,因為國家的關係,先是“中美蜜月期”又是“中日蜜月期”。
當時文化圈和電影圈的人,又深深受到了美國和西方文化的影響,經曆了幾個階段後,以張藝某,陳凱哥等第五代導演在80年代中後期崛起,成為了“傷痕文學”的主力。
而且後麵第六代大導演也深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