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喬澤也並沒有寄希望於這個自然科學家第一年才開始評獎就能直接取代諾獎在世界學術界的地位。他也並不著急。
一個科學類的獎項,不止是需要公信力,同時還需要許多硬實力的支撐。如果把地球簡單分成兩半,在學術總體層麵來說,東半球還是要比西半球稍微落後些的。
所以喬澤其實也並不著急。
預估再等兩年,新的數學物理普及之後,這種情況自然會開始改觀。
說白了,慕強本就是人類的基本天性之一,而且還是那種藏在潛意識裡的天性。能夠克製慕強心態的人終究隻是少數。所以喬澤一直覺得沒有著急的必要。
他甚至都懶得管豆豆到底是用了什麼手段讓對麵那位學界大佬滑跪的那麼快,那麼徹底。
不過想來跟他家豆豆無關,主要還是西豆那邊的決策。
這就跟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是一個道理。同一樣東西,生長環境不同,給人的觀感似乎是成為了兩種東西,自然界內的例子比比皆是。
自然界的生物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通過遺傳和表型可塑性的機製,來調整自身的特征以適應各種環境壓力。人工智能的培養也是同一道理。
對於喬澤來說,西豆隻要內核可控就足夠了。
反正最後肯定會跟豆豆完全合並,無非就是將一些冗餘的數據庫文件給刪除掉,不影響豆豆主體思維模式。在自然界這很麻煩,需要各種通過連續性試驗不停地選種育種,但在計算機領域卻很簡單。
起碼就目前來說,喬澤並不打算改變什麼。
畢竟,好用。
有了這個前車之鑒,大概率不會出現第一屆喬澤自然科學獎得主,拿了獎但卻選擇不來領獎的尷尬。
值得一提的是,許昌樹在數學獎這塊的貢獻度分數遙遙領先,不出意外的話,今年首屆喬澤數學獎大概率就屬於這位許教授了。主要是許昌樹那篇論文利用喬代數幾何簡化泰勒公式推導的影響力的確太大了。
不止是在數學領域,在工程學領域應用更是極為廣泛,尤其是搭配計算機使用,能極大的節省算力跟時間,提高計算效率。受益者遍及全球。
當然能斷崖式在第一位置,也是因為豆豆很貼心的在正式評獎這個月份,把喬澤從榜單上暫時移除了。
獎項是喬澤跟蘇沐橙創建的,總不好自己去拿個獎。雖然喬澤並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但這種自己給自己頒獎的戲碼,太過抽象,而且沒有必要。更彆提這本就是早就已經決定的事情。
反正喬澤對於獲獎這件事的態度已經很佛係。
之前想要拿諾獎,拿菲爾茲獎,是為了帶著李建高一起成為院士。但現在喬澤覺得院士也就是那麼回事兒了。比如現在學校就有一位大佬級的數學院士,沒事兒就喜歡來西林數研所轉一圈,還總喜歡拉著所裡的年輕人聊些有的沒的……
大概隻能歸咎為距離才能產生美,隔得太近美感就消失了。
大佬級的數學院士平和起來也就跟普通的小老頭沒啥區彆。
當然對於西林數研所內部來說,最激動人心的還是,第一批表現優秀的助理研究員已經拿到了副研究員的職稱。
在給職稱這塊西林研究所可比國內諸多大學爽快的多。隻要貢獻度達到了豆豆定下的標準,就能申請參加內部考試,通過了考試就能拿到職稱。
總之整個三月對於西林數研所來說,大概就是安靜而熱鬨。
安靜是外界的看法,內部大家的積極性都還是極高的。
對於八樓三人研究小組來說,收獲還是頗多的。
比如基本完成了對於新加速器理論的數學構型,完成了數學模型的建設,並在理論上近乎完美的證明了其可行性。
這大概也是愛德華·威騰哀怨不能**文的原因。
畢竟這絕對又是一個諾獎級成果。即便諾獎現在的地位尷尬,但明年拿一個喬澤物理學獎肯定也足夠了。
但這隻是細枝末節,在喬澤看來,目前數研所最大的進步大概在於正式確定了q理論的研究方向。
q理論這個名字同樣也是愛德華·威騰建議下的命名,不用問自然是取自喬澤的姓氏。q理論的研究方向,就是通過確定q空間這種結合了流形概念跟喬代數這種高維代數結構,確定空間中幾何對象比如點、線、麵這些跟物理實體的對應。
在q空間中的操作,除了傳統的加法、乘法之外,以及喬代數幾何中的扭曲等計算法則外,還加入了絞合、擴張這些新的運算法則。
當然絞合、擴張這些定義,已經不止是一個簡單的數學運算符號,而是一個能捕捉跟描述複雜物理現象的工具。比如光是絞合運算的定義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證明過程。
用數學語言來說,就是兩個物理實體,它們在q空間中分彆由向量u和v表示。絞合的運算過程分成了輸入跟輸出兩種態。
輸入代表著兩個向量u和v,輸出則是絞合後產生的新向量。
其對應關係就是=uv=(f1(u1,v1),f2(u2,v2),…,fn(un,vn))
其中,每個fi(ui,vi)是對應元素ui和vi的函數,具體形式又需要一係列定義。
按照喬澤最新整理出的論文,可以用一張簡單的例圖表示:
是的,數研所八樓的三間辦公室裡,大家研究的就是這些東西。五樓、六樓辦公室裡許多聽力好的教授們,甚至還經常能聽到一些關於學術的爭吵聲。
不過一般都是愛德華·威騰跟彼得·舒爾茨大聲的討論。這種情況一般喬澤是不參與的,隻是在旁邊默默的傾聽,然後等待著兩人爭不出結果,找到他來點評。
情況大概就是這麼個情況。
不過三月還有件事很值得一提,那就是在豆豆不懈的教導下,喬澤手底下那五位博士生似乎真的開始開啟了。最具體的表現就是,五個人都在國內數學頂刊投了論文。
其中有三個人期刊編輯已經給出了修改意見,基本上隻需要稍加修改就能上線了。
另外兩個人雖然還沒消息,但想來應該不會等太久也會有結果。
這的確是個極好的消息。(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