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舟覺得有些跟不上赤色聯盟國變動的節奏。
看似他隻是躺十二天再起身,周邊情況的變化已經讓他陌生。
“已經有二十三位序列委員入駐西京城,六位新候補序列委員在擂台賽上誕生,涉及西京城三人,平潭、盟重、武掖三省各一人。”
序列委員會幾乎是以大洗牌的方式進行著推動。
西京城有十九個大家族,涉及的序列名額是十九人。
此時的序列委員會外省成員大量湧入,甚至開始超出了本地名額。
等到最後數個省市的序列委員推出,省外市的序列委員人數將徹底碾壓西京城人數。
而涉及候補序列委員也並非西京城在一直贏,哪怕西京城出戰的選手挑了又挑也隻占了當下一半的名額。
“安然和曼倩都需要回來了!”
濟世醫療中心研究所中,任一生捧著張學舟的基因測序圖,也有開口的提醒。
“他們至少要拿了這兩個候補委員的名額才行”任一生道“新老序列委員最初都會和睦相處,但是在數年後必然顯出分歧,而候補序列委員就會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平衡力量!”
“可候補序列委員不是隻有旁聽權嗎?”張學舟疑道。
“你們將來終歸是有大概率上位可能”任一生道“不管是旁聽還是正式決議,隻要人坐在那兒就是一種平衡的力量,也讓一些人不敢生出小心思轉變態度!”
“原來如此!”
“尤其是他們來自大江南北各省,天然就存在著隔閡與分歧,想統一彼此很難,這其中必然有搖擺者靠向西京城”任一生道。
“那委員會應該是很穩了!”
“能萬無一失是最好!”
任一生等人在委員會放了很多人進來,但這些人在實際上並不會影響到西京城序列委員會的重大決策。
這些外省市序列委員的存在反而使西京城非任一生團隊的序列委員不得不抱團。
而等到外省市一些搖擺者融入西京城核心,任一生等人的決策權會不斷擴大,而不是因為增加了人數導致權力縮減。
這是一種極為奇妙的操作。
任一生等人看似給予了外省市序列委員的機會,但這種決策讓西京城並不屬於任一生團隊的成員感受到了危機,從而迅速靠攏抱團形成了委員會最龐大的團體。
抱團的人數越多,後續吸引加入的人就會越多。
哪怕長空英豪等人回歸委員會,這些人也無法進行獨斷的指揮,反而會遭遇抱團的眾多委員反對。
而在這其中的利益平衡十足重要,任一生等人不乏將西京城各種交叉控股權力進行著限定年限的初步下放。
任一生等人執行的計劃無疑是細致到了不能再細致,哪怕候補序列委員也成為了後手棋。
而這其中還存在一些布局手段並未對張學舟敘說,但他也沒去思考相關,隻要自己和任一生等人抱團緊密就不會出錯。
這是任一生坐鎮於後方,但又實際上形成了對序列委員會具備重大影響的階段。
這或許是一種最佳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