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陛下放下手中碗,擺了擺手,自有內侍上前收拾碗筷殘羹。
房俊心不甘情不願的也將碗筷放下,心中滿是怨念:隻吃了一碗,還沒吃飽呢,這皇帝真是自私啊,你自己吃飽了就不管彆人……
暗暗決定,從今往後儘量避免跟李二陛下一同用膳。
簡直就是遭罪……
有宮女端來沏好的茶水,李二陛下倒了一杯茶,坐在那裡慢慢的呷著,微微閉著眼睛養身。
不久,殿外腳步聲響,有內侍入內通稟:“陛下,英國公到了。”
李二陛下這才睜開眼睛,道:“宣!”
“喏!”
內侍轉身出去,須臾,英國公李績快步入內,施禮參拜。
房俊亦起身,束手立於一側。
待到李績施禮完畢,李二陛下溫言道:“都坐吧,來人,奉茶。”
李績與房俊謝過,分彆落座與李二陛下左右手邊,有內侍奉上香茗。
李二陛下這才看著房俊,道:“說說的你的想法,詳細一些。”
“喏。”
房俊放下茶杯,組織一下說辭,緩緩說道:“帝國政令之頒布、實施,要經由陛下之擬定,而後三省審核、簽發,這等過程嚴謹而周密,可以最大限度的杜絕‘亂政’之產生,為帝國之發展保駕護航。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軍令與政令有所不同。政令攸關國內之經略,事前事後斟酌商討采納多人之意見,不必急於一時,且擁有很大的容錯率,故而這等繁瑣的行政過程可以將錯誤將至最低,事實上,政事堂的宰輔們完全有能力在陛下的領導之下,將帝國精英得越來越強盛。然而軍令則有所不同……”
緩了一緩,見到李二陛下與李績都在凝神傾聽,房俊續道:“軍令的一個特征,便是‘快’!往往消息來得特彆快,且要在特彆快的時間內作出決斷,以便於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應對。所謂‘兵貴神速’就是這個道理,軍情如火,一時片刻都不能延誤,否則就要出大問題。東征乃是國戰,舉國之力攻伐高句麗,縱然以大唐之軍力足以雷霆萬鈞將其碾為齏粉,但戰場之上,任何意外都有可能發生,如何快速、準確的處置突發情況,就成為重中之重。”
說到這裡,房俊頓住。
並非是要留給這兩人理解的時間,皆是戎馬一生、戰略無雙的絕代名將,豈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以往隻不過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而已。
如今房俊隻是稍稍予以點撥,兩人立即便明白了房俊這番話最核心的宗旨——行政之權可以交由政事堂、三省,皇帝甚至不需要出主意,隻需要監督就好,關鍵時刻予以撥亂反正,天下就亂不了。
但是軍權必須緊緊的握在皇帝手裡!
放權給政事堂,使其統攬天下政務,而皇帝則狠抓軍權,隻要軍權在手,自然皇權穩固。
而皇帝是不可能一個人就將皇權抓緊的,他需要一個機構來貫徹他的意誌,成為他的臂膀,協助他來統領帝**隊。
李二陛下捧著茶盞淺飲慢呷,半晌,他問李績道:“怎麼看”
李績頷首道:“臣認為可行,左右不過是一個臨時設置的衙門,能夠於大戰之時協助陛下處置軍務,即可減輕陛下的勞作,亦能提升辦事效率,更能夠在陛下東征之際監督全**務,尤其是西域那邊阿拉伯軍隊一旦有所異動,亦不必將軍情轉呈千裡送達遼東戰場請陛下為之定奪,確可有事半功倍之效。”
這也就是李績,否則換了任何一個宰輔,都不可能如此輕易的表達出讚同的意見。
這可是明晃晃的從政事堂分權!
李績就是這樣,說他甘於淡泊是很恰當的,事實上,他可能是最不適合宰輔之首的人選……
這人沒什麼野心,秉承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做少錯的原則,絕不會如彆人那般貪權攬權,恨不得將全天下的權力都緊緊握在手中不放。
在他看來,這個衙門的設置會大大減輕他這位宰輔的工作量,事情少了,自然犯錯的幾率就小,他自己輕鬆舒心,正求之不得。至於彆人會借著這個衙門一躍而成為與宰輔權力相當的重臣,卻是渾然不在意。
李二陛下看著李績的態度,心中大感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