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周而複始,囊括宇宙萬物……自古以來,人們便知曉宇宙萬物之所以存在的原理便在於平衡,陰陽互補,五行生克,平衡無處不在。
一旦平衡喪失,則宇宙坍塌。
父皇為何對輔佐他逆取皇位的關隴門閥深有不滿、定策削弱打壓就在於關隴門閥幾乎壟斷中樞權力,裡裡外外把持朝政、上下一體,使得皇權不及關中、國策難行天下,甚至就連官員獎懲任免都要受到關隴門閥之影響。
父皇自詡一代雄主、英明神武,連他尚且如此,後繼之君如何與關隴門閥抗衡
所以父皇延續前隋創立之科舉考試,加以改進,頒行天下,試圖以科舉取士,廣納寒門子弟,與關隴門閥為代表的門閥勢力相互製約,希望最終達成平衡朝局之目的。
隻可惜是不予人,父皇未能見到科舉考試大行其道的那一天……
李治並不否定父皇製定的“扶持寒門,削弱門閥”之國策,但他眼下需要依靠門閥力量來達成奪嫡之目標,與門閥虛與委蛇並無不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是成功的基礎。
當然,他也絕不會任由哪一家門閥獨大,將他徹底架空成為傀儡。
山東、江南兩地門閥底蘊深厚、實力強橫,關隴絕非對手。但關隴剛剛遭逢起事失敗,損失慘重、一蹶不振,自己這個時候予以充分信任加以扶持,必然使其感恩戴德,願意拚儘全力製衡山東、江南門閥。
兩條腿走路,才能越走越穩。
似太子那般隻知道一味遵循父皇製定之國策剪除門閥、扶持寒門,最終的結果隻能是門閥消退、但寒門崛起。
一旦寒門崛起,其本質與門閥又有什麼不同呢
幾十年後,今日之寒門會因為族中一代一代湧現出讀書人登上高位,而逐漸進化成為另外一個門閥。
隻要權力架構存在一日,隻要階級存在一日,門閥便無休無儘,永不可能被銷毀。
古往今來所謂的改朝換代、為民請命,究其根本,也不過是一次又一次權力構架的重塑而已。
一批門閥被打倒,自然就會有另外一批門閥在他們的屍骨血肉上拔地而起,這個過程不需太長時間,一百年足矣。
所以曆朝曆代,除去開國之時生產資源經由重新分配會出現短時間的盛世之外,過了百年,階級固化,底層上升的通道被徹底堵死,權力世代相傳、門閥生生不息,社會矛盾將會再一次加劇,重蹈覆轍。
但太子那個蠢貨顯然不明白這樣的道理。
論及政治天賦,太子與他相差不是一點半點,所以父皇才會執意廢黜太子將儲位交給他這個最小的嫡子。
父皇明察秋毫、真知灼見呐……
……
尉遲恭坐在春明門下的營房內,時不時扭一下屁股,撓撓頭,頗有些坐立難安。前方戰報不斷送來,雖然東宮六率沒有太多火器,但右侯衛同樣補充了不少新兵,戰鬥力相較以往的百戰老卒不可同日而語,兩軍激戰於承天門外,一時間半斤八兩誰也奈何不得對方,導致戰況極為焦灼,傷亡不斷增大。
這可都是尉遲恭賴以立身處世的根基,更是將來於晉王帳下保持地位乃至於更進一步的底氣,若是都在承天門下打光了,難道指望著晉王感念他無私之忠心,對他大加封賞
且不說晉王是否忘恩負義之人,但隻是那些江南、山東的門閥們便會狠狠將他踩在腳底、踢落塵埃。
至於關隴門閥……現在關隴門閥除了自己麾下這些兵馬,哪裡還有彆的一兵一卒
整個關隴都指望著他尉遲恭在將來的晉王帳下與山東、江南門閥分庭抗禮呢,哪裡還能給予他半點支持。
好像自己才是關隴領袖……
但戰事焦灼,誰也不知晉王到底怎麼想,這個貿然撤退不僅很容易被東宮六率銜尾追殺,搞不好還讓晉王不滿,得不償失,隻能硬挺。
正自焦躁不安、進退兩難,忽聞外間有親兵疾步入內,稟報道:“啟稟大帥,晉王殿下有令,命大帥即刻撤軍退往潼關。”
尉遲恭好似忽聞仙樂一般,霍然起身,瞪大眼睛道:“可否驗看傳令兵的令牌,驗看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