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之時,李治派人將蕭瑀、崔信、褚遂良等人請入帳內,麵容澹然道:“軍情緊急,稍後全軍用飯過後,連夜拔營南下,一路急行軍抵達華胥陵與鄂國公會師,在此期間,諸位辛苦一些。”
蕭瑀心中惴惴,他給薛萬徹、皇帝分彆送去書信,算一算時間,如果薛萬徹果真對他的話相信,要不了多久也就該渡過渭水南下,尋著晉王大軍足跡而來。
可這個時候晉王卻忽然下令連夜拔營……
難不成事情已經泄露
自己分彆送信的知情者,唯有兩個接信人薛萬徹、劉自,再加上一個褚遂良。
褚遂良是沒理由出賣自己的,自己之所為也附和褚遂良的利益,出賣了自己他又能有什麼好處
薛萬徹也不可能,其人粗鄙愚笨,要麼對自己的信箋棄之不顧、置若罔聞,要麼直接渡河南下。若說他對晉王死忠,將自己的信箋透露給晉王知曉,絕無可能。
雖然之前薛萬徹公然違背皇帝軍令沒有渡河攻擊尉遲恭,但也正因如此,以蕭瑀對薛萬徹的了解,怎麼看,薛萬徹也不像是晉王的人,況且薛萬徹最為信任之人是房俊,有房俊在,薛萬徹又怎麼會背叛皇帝
唯一有可能泄露消息的,就隻剩下劉自……
無論是否劉自泄露了消息,蕭瑀心中都自暗暗後悔。除去他與劉自的交情,更認為劉自如今與房俊等軍方勢成水火、彼此不容,有這樣一個好機會可以在軍方的領域內立下大功,其人正該全力以赴。
卻忘記其人原則性極差,隻知利益、毫無品德……
心中暗自揣測,口中問道:“不知到底是何軍情,居然這般緊急”
兵卒行軍一日,到了晚間必然好好生歇息,尤其是當下晉王麾下這般構成複雜的軍隊,番號繁雜、互不統屬,即便山東私軍內部也因為各家的勢力不同而劃分出不同陣營,若是這般連覺都睡不好,很難保證高昂的士氣與穩定的軍心。
若非十萬火急,斷然不可這般行事。
李治卻並未詳細說明,隻澹然道:“雖然緊急,但本王已經有妥善解決之法,諸位不必在意,稍後便請隨軍南下。”
蕭瑀與褚遂良互視一眼,都不吭聲。
……
會議簡短扼要,沒什麼集思廣益,李治早已心有定計,半個時辰之後,大軍便陸續拔營啟程,浩浩蕩蕩向南而去。
崔君實騎在戰馬之上,穿著一身甲胃,手摁著腰間橫刀,麵對聚集在身前的一萬清河崔氏私兵,大聲鼓勁、振奮士氣:“……此戰乃是為大軍斷後,麵對凶殘強悍的右武衛,勢必損失慘重,即便是我也有可能葬身軍中。但爾等卻要知曉,這一戰不是為了彆人而打,而是為了我們清河崔氏!此戰無論勝敗,隻需將右武衛拖在這裡兩天便算是完成任務,今日清河崔氏在這裡死多少人,他日朝廷便會允可清河崔氏組建多少人的私軍,世世代代、與國同休!普天之下門閥林立,但除去皇室,能夠與清河崔氏並肩而論者,絕對沒有!”
雖然這一萬人並非各個都是崔氏子弟,但絕大多數都是崔氏奴仆、莊客、佃戶,世世代代依托崔氏而生,對崔氏的崇敬、恐懼早已根植心中,都明白自身與崔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
故而此刻聽聞崔君實一番演說,頓時士氣高漲,歡呼震天。
崔氏若當真成為天下第一門閥,水漲船高,每一個崔氏子弟以及受到崔氏庇護的奴仆都會從中受益,這樣的道理大家都懂得。
更何況還有崔君實這樣崔氏最為傑出的子弟與大家並肩奮戰,即便麵對強敵,何懼之有
……
門閥之所以傳承至今且長盛不衰,在於其太平之時侵吞資源反哺族人、亂世之時庇護族人。“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古人早已知之,以同一血脈為紐帶的族人們齊心協力、力爭上遊,久而久之,門閥世家自然形成。
沒有人不怕死,但是在不得不死的時候,個人是死亡能夠使得門閥更為強盛,反過來自己的妻兒親卷得到更好的關照,死亡也就不是那麼可怕了。
……
蕭瑀乘車出發之時,得知李治已經命令清河崔氏的一萬私軍留下鎮守營地,狙擊有可能前來的朝廷大軍,心裡稍稍鬆了口氣。
以清河崔氏私兵之戰力,豈能是如狼似虎的右武衛的對手敗亡乃是必然之事,全軍覆滅也不是不可能。如此,借薛萬徹之手削弱山東私軍的目的已經達到。
而且就算清河崔氏全軍覆滅,也定然可以將右武衛阻截在此一段時間,足夠晉王大軍南下與尉遲恭會師。
局勢雖然略有變故,晉王實力有所削減,但大局不變,晉王仍有可能最終獲勝……
這正是蕭瑀所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