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紛紛揚揚,鬆鶴樓靠窗的桌子旁,鄭仁泰坐在椅子上麵目嚴肅,心情如窗外寒冬一般淩冽。
在他的對麵,李孝恭慢悠悠的喝茶,一身錦袍頭戴襆頭好似一位富貴長者,但說出的話卻好似刀子一般鋒利無匹“滎陽鄭氏乃隱太子之親家,當年玄武門之變時候便公然與太宗皇帝敵對,及至太宗皇帝登基並未因此怪罪,時至今日有逆賊意欲叛逆,滎陽鄭氏可是要附逆起兵、一報當年之血仇?”
對於當下朝中之險惡風波,鄭仁泰自然早有所感,隻不過他自知尚未夠得上大唐帝國之權力核心,所以一直緊隨房俊之腳步,並未試圖去摻和其中。
孰料李孝恭今日約他在此相見,開門見山便逼他表態。
這讓鄭仁泰有些恍惚不解朝野上下,最堅定支持陛下的便是房俊,而陛下也將房俊視如肱骨、言聽計從,站隊房俊就等同於站隊陛下這是毋庸置疑的,可現在李孝恭卻為何非得要他在陛下與房俊之間二選一?
房俊意欲謀逆、竊奪皇帝之位?
這是絕無可能的,縱然房俊有這等野心,可現在大唐曆經三帝、繁榮昌盛,政局早已穩定,除去李唐皇室之外無人可以染指皇位,若是廢黜陛下、另立新君……房俊圖什麼?
鄭仁泰一臉正氣“正如郡王所言,滎陽鄭氏深受大唐三代帝王之隆恩,自當儘心竭力護衛大唐正統,縱然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有我鄭仁泰在,太極宮便固若金湯,若有逆賊作亂隻能踏著我的屍骨進入承天門!”
他不信房俊會反叛,真正反叛的那些人是誰他也隱隱有所猜測,即便皇權動蕩、逆賊亂起,房俊依然會是陛下的肱骨基石,隻要緊跟著房俊的步伐,前程無憂。
李孝恭呷了口美酒,淡然道“說實話,我並不信你,甚至包括當年玄武門之變當中那些追隨隱太子的舊部,我一個都不信。你們當中固然有人感念太宗皇帝不殺之恩,這些年也前程遠大權勢在手,看似沒理由背叛陛下掀起叛亂,可如若朝野上下還有一人起兵摻和進叛亂之中,必然是你們其中之一。”
李建成乃“唐國公”長子嫡孫,隨著高祖皇帝建國長安便被冊立為太子,名正言順、大義所在,更兼其文治武功樣樣傑出,依附於其身後者不計其數。
及至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伏誅、闔府上下被殺個一乾二淨再無任何複起之可能,依舊有無數人誓要為其報仇,視死如歸、前赴後繼。
譬如薛萬徹之輩更叫囂殺入秦王府屠儘秦王府上下,為李建成報仇雪恨……
即便最終太宗皇帝鎮壓一切、收拾殘局,也以無上寬容之胸懷對這些人予以寬恕、赦免,絕大多數李建成舊部都老老實實蟄伏於太宗皇帝麾下,可畢竟是時事所逼、迫於無奈,其中多少人心存仇恨又有誰知道?
之前兩次兵敗不少李建成的舊部已經牽扯其中,如若再來一次兵變,未必沒有隱藏更深者驟然而起……
鄭仁泰搖搖頭,沉聲道“郡王此言差矣,吾等當年之所以追隨李建成是因為其太子之身份,皇家正統、大義所在。如今大唐之正統在於陛下一身,身為人臣自當誓死報效。更何況既然太宗皇帝當年赦免吾等之罪責,吾等便是清白之身,郡王豈能以太宗皇帝已赦之罪問責於如今之吾等?難道太宗皇帝的諭令在你眼中不值一提?”
“嗬,”李孝恭冷笑一聲“彆拿太宗皇帝的名頭來壓我,嘴上說的好聽沒用,事到臨頭才知忠奸善惡。”
鄭仁泰點點頭“那就拭目以待!”
言罷起身,躬身施禮“末將尚有軍務在身,便不陪郡王飲酒了,告辭。”
轉身,大步自樓梯下樓。
李孝恭喝了口酒,從敞開的窗戶看著鄭仁泰下樓在親兵護衛之下翻身上馬,一行十餘人疾馳在長街之上消失於風雪之中,微微蹙眉之後歎了口氣,自己給自己斟滿酒杯,一飲而儘。
鄭仁泰如今忝為右領軍衛大將軍,統兵駐守長安,足以影響長安局勢,隻不過此人雖然名義上是劉洎的人,實則暗地裡與房俊不清不楚,其立場居然模糊難辯。
事實上在能夠直接左右長安局勢的四支部隊當中,左右金吾衛乃是房俊之嫡係,即便陛下都很難插手其中,這也是房俊寧肯交卸一應官職隻擔任尚書右仆射之原因,隻要這兩支軍隊在手,其權勢、地位無人可以撼動。
左領軍衛大將軍梁建方乃貞觀勳臣,走的是李積的路子,一旦有事其立場未必站在陛下這一邊。
左右金吾衛、左右領軍衛這四支或在城外、或在城內的軍隊居然並無一支徹徹底底效忠於陛下,這也讓李孝恭心懷戒懼。
這幾年他對朝局不甚在意,這才不知不覺間形成當下長安之格局,現在想要力挽狂瀾卻是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