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師古忙道“狀元乃是陛下禦筆欽點,於一眾才學之士當中點中吾家子侄,其固然有幾分才學,更多卻是陛下偏愛、皇恩厚重,琅琊顏氏感激涕零!”
誰說性子耿直就不會說好聽話了?
平素沒心思哄人,言語耿直、行事剛烈,但此刻家中子侄高中狀元、名動天下,欣喜之下仍能保持謙遜,歸功於君上,實在是高水準……
李承乾龍顏大悅,笑著道“顏師何必謙遜?秦漢以來,琅琊顏氏家風嚴謹、治學不輟,世代皆出大儒,天下仰望。”
頓了頓,指著文策道“南榜第一,朕欽點蘭陵蕭氏子弟蕭恕,此子乃宋國公之孫,文風華美、才思敏捷,策論之中言必中的、思之有物,亦是不可多得之人才。”
諸人便齊齊向房俊道喜。
蕭瑀已經致仕歸鄉,眼下朝中也並無蘭陵蕭氏之高官,身為蕭家女婿的房俊便被動成為蕭家的“代言人”……
房俊隻得拱手致謝。
事實上,他從未見過這個蕭恕,連其父蕭鉞都隻是見過機會,相貌都記不清楚……
“此朝中大臣、監考官員一並擬定之各學科進士名單,諸位愛卿都看看,若有不妥之處,當予以之處,再行商榷。”
李承乾隨手將文策遞給身邊的房俊,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
房俊雙手接過文策,仔仔細細看了一遍。
文策之上,具陳此次科舉取中之進士,按照各科羅列其上,首先便是進士科,北榜在上、南榜在下。
北榜之中,狀元琅琊顏康成,其下鄧州岑長倩、滎陽婁師德,此三人為“三鼎甲”,其次隴西李昭德、蒲州薛元超、博陵崔先意,辛茂將榜上有名,甚至還有狄仁傑……
南榜進士則少有認識,“三鼎甲”分彆為蕭恕、沈文建、謝文華……
將文策遞給彆人穿越,房俊問馬周“這個沈文建是吳興沈氏子弟?”
馬周頷首,略有感慨“此等士族,的確家學淵源、底蘊深厚,縱然門第落魄,族中子弟亦是才學精深,隻需一個機會便可出人頭地、名噪一時。”
他是寒門出身,而寒門則意味著家族傳承早已消散,對士族門閥難免又是羨慕、又是嫉妒。
房俊表示讚同“吳興沈氏確實底蘊深厚。”
天下之士族,大抵分為僑姓士族、吳姓士族、以及北地士族。
所謂“僑姓”,顧名思義,乃永嘉之亂、晉室南渡之時,距離南方較近,為了躲避北方戰亂隨晉室舉族喬遷江南定居的士族,其最著名便是“王謝袁蕭”,因其與晉室關係密切,晉室南渡之後依仗這些士族,使其陸續成為東晉政權之支柱。
“吳姓”則是江東士族之統稱,世代居住江東,以“顧陸朱張”為首。
北地士族則是那些距離南方較遠、遷徙不易者,隻得在原籍謀求自保與發展,譬如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趙郡李氏、隴西李氏、範陽盧氏、渤海高氏、河東薛氏、京兆杜氏等,其中也有一部分房支也隨晉室南渡,形成南北二支齊頭並進的發展趨勢,如京兆韋氏、太原王氏、聞喜裴氏、解縣柳氏等。
“吳興沈氏”乃江南吳姓之一,既非中原難度之高門大族,亦非江南土著之甲第豪門,然則自東漢至南朝,吳興沈氏子孫繁衍、人才輩出,顯赫一時。
南朝則是吳興沈氏鼎盛之時,尤其是南陳,沈氏出了兩位皇後、五位駙馬、文官無數。
隋滅陳後,將沈客卿等五“佞人”,“並戮之於前闕”;將沈等四“罪人”,“流亡遠裔”,以謝陳地百姓,吳興沈氏也開始走下坡路。
及至隋末,沈法興發動家族、爭霸天下,自稱“梁王”,意欲壟斷江南、劃江而治,結果走投無路、投江自殺,諸多族中精銳子弟皆身死,拖累整個吳興沈氏家族徹底沉淪、一蹶不振……
卻不料十年的功夫,又有子弟能夠以儒學文章冠絕江南。
馬周搖搖頭,不再多言,心中對於科舉考試之前景充滿悲觀。
似吳興沈氏這等曾經毀家滅族、嫡係子弟儘皆折損的門閥,沉澱二十年便又能有一代人崛起,天下寒門、庶民如何與之相抗?
科舉考試之目的有很多,但最基本之一項便是打破士族門閥數百年來對於教育壟斷之狀況,扶持寒門、庶民子弟,可依照當下情況來看,隻怕往後科舉考試取中之人才皆世家子弟,寒門、庶民子弟想要魚躍龍門,何其難也?
房俊卻不在意這個,世上從無完美之政策,總是顧此而失彼,隻需在政策製定、實施之時權衡利弊即可,利大於弊,皆可延續,弊大於利,則予以停止。
方才仔細看了文策一眼,進士科、明法科、明算科等等學科,皆有熟知的書院子弟羅列其上,粗略統計,不下於七十人。今次參加科舉考試的書院子弟總共也不過七十餘人,除去個彆人之外,幾乎全部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