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我們縣衙倉房目前共有存糧兩萬石。”錢典吏是眾人之中唯一不擔心糧食的人了,在朱平安話音落後,錢典吏上前一步,對眾人說道。
“什麼,兩萬石?縣尊不是把倉房的存糧都折合銀兩給守城青壯兌現賞銀了嗎?”眾人聞言,一個個驚訝的張大了嘴巴,驚喜之情溢於言表。
之前靖南倉房經過多年積蓄,也才積攢了一萬兩千石糧食。他們本以為倉房已經沒有存糧了,沒想到竟然有兩萬石存糧。一石糧食約合150斤左右,兩萬石稻穀也就是300萬斤。對於一個郡縣來說,兩萬石存糧是一筆很大的數字了。一般來說,縣衙倉儲存糧一萬石便已經達標了。倉儲存糧兩萬石,能做到這一點的郡縣,都是哪些成名已久的大縣,整個大明都超不過五十個。
“錢先生,真的假的?”
幸福來得太突然了,驚喜過後,眾人又不免有些懷疑,不太敢相信。
“這豈有假。秋收後,縣尊言積穀備荒,趁著稻穀充足而便宜,令我倉房采買了兩萬石稻穀,儲存進倉房,作為縣衙的儲備糧,以備不時之需,防患於未然。半個月前,連陰雨剛開始,縣尊便吩咐我倉房做好防洪防澇準備,我等按縣尊吩咐,做了充足的準備,毫不誇張的說,我倉房在這次洪災中未損失一粒稻穀。”錢典吏信誓旦旦的對眾人說道。
得到確認後,眾胥吏這才放寬了心。古人雲:手裡有糧,心中不慌。
等一眾胥吏都離開後,朱平安歎了一口氣。糧食糧食是一個大問題啊。
雖然秋收後,自己借鑒曆朝曆代積穀備荒的經驗,趁著稻穀充足便宜,用沒收的謙公公的贓款、抄家張縣丞等人所得錢財采購了兩萬石糧食,儲存進倉房,以備災荒。
雖然兩萬石糧食,足有300萬斤,看似很多了。
但是,對於這場洪災,對於靖南縣全縣人民來說,這些糧食也就不多了。
靖南是個大縣,加上山民,共有百姓六萬多人。
由於靖南防洪措施較鄰縣太平縣等縣得力一些,還設置了避洪區,這些時日太平縣等鄰縣流離失所的災民聽到消息後,有不少災民逃到靖南臨近的避洪區。初步統計下來,目前有五六千人之多,而且這個人數還在不斷增加。隨著消息的擴散,每日來靖南逃難的人,可能會成倍增加。
按照一個百姓一天六兩糧食計算,這兩萬石糧食大約也僅能支撐一個月左右。
這還是樂觀估計。
一個月看著很長了,但對於古代來說,朝廷賑災的反應時間可比不上現代。
當然,這還不是最主要的。
朱平安最擔心的是朝廷無力賑濟江南水災。最近這幾年,大明災害發生頻繁,陝西一帶連年大旱,朝廷賑濟了多年,府庫消耗頗多,再加上今年上半年直隸水災、江西旱災、宣府大同饑荒,朝廷賑濟時就已經露出窘態了。朱平安可是稽查過太倉銀庫,深知大明國庫是有多空虛的,雖然自己揭開太倉虧空案,嘉靖帝罰了一大筆銀子,但是手還沒暖熱呢,北虜南倭軍餉軍需就招手了。現在,恐怕朝廷想賑災,一時間都心有餘而力不足。(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