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侄,你就這麼有信心兵部會恢複折銀、妻糧如舊?!咳咳,我們這些對兵部的影響力可沒有你想想的那麼大。”魏國公他們驚恐未定,滿是擔憂的問道。
“當然,如今倭寇橫行江南,朝廷正是用兵之際,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如何能行。若要士卒用命,必然不能吝嗇犒賞,使其無後顧之憂。今天振武營這一場嘩變,兵部定然會吸取教訓,迅速出手,以免其他軍營產生連鎖反應,壞了抗倭大局。”朱平安一臉自信的解釋道。
除此外,應天兵部尚書是張經,這也是朱平安有此自信的重要原因之一。
張經雖然有些固執和傲慢,但不得不承認,他是一位文韜武略皆精通、以大明社稷為重的大才,而且目前他工作重心就是倭寇,積極籌措糧草銀兩,招募驍勇,為抵禦、剿滅倭寇做準備。所以,朱平安相信,張經得知振武營嘩變的消息,核實了真相後,一定會將折銀、妻糧恢複如舊。
“唉,希望如此吧。”魏國公閉眼沉思良久,睜開眼睛後重重的歎了一口氣。
“賢侄,這樣就讓亂兵放下兵器,解散回營了嗎?”臨淮侯追問道。
“如此還不足以令他們這麼快放下兵器解散回營,其實還有最關鍵的一件事。”
朱平安實話實說道。
“何事?”臨淮侯三人好奇不已。
“其實也沒什麼,我許諾他們,鑒於水患之災,官兵生計困難,給全營官兵發犒賞銀三萬兩!”
朱平安聳了聳肩,雲淡風輕的回道。
“什麼?!三萬兩?!”魏國公聞言,倒吸一口涼氣,都想自掐人中了。
“三萬兩?!”臨淮侯和何公公聞言也愣了。
三萬兩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對於明朝官員的俸祿而言,這三萬兩是一筆天文數字了。
“對,三萬兩其實我的底線是十萬兩,沒想到三萬兩就解決了。”朱平安點了點頭,然後話鋒一轉,拋出了一個更令魏國公他們倒吸涼氣的話。
“十萬兩?!”魏國公等三人用力的咽了一口口水,壓下內心的驚詫。
“在應天留都,如此一場規模的叛亂,如果能用區區十萬兩犒賞銀解決,都是天大的便宜。若非鑒於近期遭受水患之災,短期內無法籌措出更多現銀,不然二十萬兩、三十萬兩有何不可。更不用說,現在隻用了區區三萬兩銀子就解決了。”朱平安一臉認真的對魏國公他們說道。
魏國公等人頓時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