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豬隊友大伯朱守仁一行三人,解決了一個隱患,朱平安頓覺輕鬆了不少。
不枉自己略施手段,給他們“看”了幾篇精心準備的故事,原以為還要再給他們看幾篇故事,沒想到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這麼差,這就受不住了。
看著大伯他們的身影消失在遠方,朱平安微笑著返回校場,查看將士們騎術情況。
浙軍加緊操練騎術已經兩日了,不過騎兵不是那麼好練的。浙軍老兵由於接觸馬時間長,騎馬都很嫻熟了,不過也僅此而已,想要成為合格的騎兵,用劉牧的話說,至少還需要兩個月時間才成。
騎兵可不是騎馬奔馳那麼簡單,騎射這一項,光合格水平就得至少需要三個月才能練成,更不用說還有馬術、隊列、馬上格鬥等騎兵必備技巧,一整套下來,至少得半年左右時間才能訓練出一個合格的騎兵。
江南缺馬,義烏新兵又都是農村人,以前幾乎沒有接觸過馬,這兩日加緊操練下來,他們大部分也隻能做到騎在奔馳的馬背上不被摔下來而已。
不過,這也達到朱平安預期了。
朱平安也沒想著能在這麼短的時間練出一支騎兵來,能會騎馬就可以了,騎馬可比步行快多了,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浙軍機動靈活性了。
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倭寇,朱平安對浙軍做了輕微調整。
一伍騎馬嫻熟的浙軍老兵搭配一伍騎馬生疏的義烏新兵,組成一支遊騎兵。
朱平安往蘇州四麵八方派出了十五支這樣的遊騎兵,每兩個時辰回營輪換一次,令他們在蘇州周邊遊曳。一方麵鍛煉馬術,一方麵監視倭寇。
除此外,朱平安還騎馬走遍了蘇州周邊,精挑細選了十五個高地,都是宜於互相瞭望的高岡、丘阜,令人在其上搭建了簡陋的烽火台,十五高地共搭建了十五個烽火台。
十五個烽火台以蘇州城為圓心,呈三環分布,每一環有十個烽火台,每環間隔八裡。
古人烽火台一般間隔十裡,朱平安擔心距離太遠,不易於觀察,改為了八裡。
至於狼煙的焚燒材料,狼糞不好找,馬糞營地裡多的是,晾曬的半乾半濕的馬糞,配合上油脂、乾柴、濕柴還有蘆葦、艾草,以乾草乾柴和油脂引火,續上半乾半濕的馬糞還有濕柴,一旦點燃起來,濃濃的黑煙滾滾而上,八裡之外清晰可見。
當然,烽火台白天靠煙,濃煙滾滾,白晝易見晚上靠火,火光衝天,夜晚易見。如果晚上點燃烽火的話,則以蘆葦、艾草、乾柴配合油脂為燃料。
每一支外出遊曳的遊騎兵負責一個烽火台,他們在遊曳之時,都要在烽火台留守五人。
一旦發現倭寇的行蹤就第一時間點燃烽火示警。
所有在外遊弋的遊騎兵看到烽火,都要縱馬奔馳敲鑼示警周邊村鎮的百姓,倭寇來了。
朱平安還特彆叮囑將士,如果遇到陰雨天或者霧天,能見度低,看不清狼煙,在點燃烽火後,要第一時間騎馬飛馳至下一個烽火台示警。
朱平安還在浙軍大營,專門安排了兩伍將士,負責眺望烽火台方向。一番有烽火點燃,這邊要在第一時間察覺烽火,以便做好部署應對。
朱平安在派遊騎兵時,特意給他們強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