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之西,中廬縣。
許汜辭彆孫乾後,次日就乘鹿車來到了楊家莊園聽學。
楊家講學的是楊慮,今年十六歲,少年就以神童而聞名於世。
自前年開始劉表以及周圍幾個郡守就屢次征辟,楊慮皆推辭。
今日難得陰天,許汜來時楊家莊園附近已聚集了近百人。
都是來這裡聽楊慮講學的,楊慮講學肯定不如宋忠這類官學大儒。
但楊慮這裡有個最大的優勢,那就是講學的時候不藏私。
能圍繞著一個點,給你說透。
同時又不拘泥於古今文經兩派、各家的各種繁複注解,就仿佛講經典故事一樣。
容易理解,聽講的時候也不怎麼累。
所以來聽學的不止是求學少年,不乏許汜這樣成名已久的中年人。
許汜剛坐下不久,衣著鮮綠蜀錦的翩翩公子廖化端著一盤竹簡來到許汜身邊。
許汜挪了挪屁股,讓出一些空間:“元儉怎麼沒去官學?”
廖化跪坐好,整理盤中竹簡,笑說:“官學不準我等議論北方戰事,索性就不去了。”
他盤中竹簡都用防水的絲綢袋子裝著,絲綢袋子上刺繡了經卷篇章。
廖化取出一卷,這卷竹簡十分精美,竹片打磨光滑,長短、寬幅幾乎一致。
普通竹簡是三緯編成,緯繩較粗;廖化的竹簡則是多條細線編成,牢固的同時異常精良。
細線不耐磨損,使用一段時間就要重新編紮。
廖化幾乎將有錢人三個字貼在自己腦門。
整個中廬縣,最強的就三家,蒯家後來居上,但論底蘊家資,還是廖家更強。
而楊家這一代出了個神童楊慮,能笑到最後的架勢越來越明顯。
許汜、廖化低聲閒聊討論北方戰事時,人堆裡司馬芝正捉筆謄抄。
他身上衣衫漿洗泛白,臉上沒有多餘的肉,但須發打理的很是精致。
此刻正往空白竹簡謄抄文字,書寫緩慢,力爭不錯一字。
來這裡聽學的近半是北方避難士人,現在也都低聲討論北方的戰事。
曹軍主力被吸在黎陽周邊,根本不敢輕易撤退。
前期投入了太多物資和人力,撤軍不說浪費問題,光是河北士氣上漲一事,就不是曹操願意麵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