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企圖打破的,或者已經動手的,都會遭到嚴懲。
上一個打破這個規則的人,叫做段。
段陣斬諸羌六萬餘級,皇甫嵩手裡最少殺了六十萬太平道信眾。
黑熊想乾的事情太過於瘋狂,以至於一向口無遮攔的他,都要管好自己的嘴,避免泄露。
對崔琰或絕大多數士人來說,殺幾個胡虜和殺幾個奴仆、牛馬一樣,不值一提。
可殺幾千、數萬胡虜,那意義就迥然不同。
殺內地數萬叛軍,各地名士宴飲時提及,也隻是尋常事跡。
可若是殺數萬胡虜,這些人會念念不忘。
特彆是用斬草除根的方式誅滅,會引發各地士人的極大震怖。
還沒到鐵血大宋,可一些奇怪的例子已經出現。
嘴上誅討諸胡恨不得喝血吃肉,真到實際處理時,往往都會寬厚處理。
反倒是內地叛亂的流民,往往都是斬儘殺絕,不分老幼男女。
戰車上黑熊思索著這個問題,戴著麵具又不說話,讓崔琰幾個人頗感不自在。
車騎持續北上,夜宿蒲阪。
另外兩千騎兵已經渡河,黑熊在城外與自己的軍隊一起過夜。
來與袁譚會盟,隻是來配合牽招瓦解、整編匈奴仆從軍隊。
起碼現在崔琰、牽招、袁譚、王修、孫乾都是這麼認為的。
夜裡,黑熊獨自在營中踱步,思索近百年朝廷對待胡虜、內地百姓的差異態度。
想了片刻,終於想明白了。
胡虜在邊郡,打不過你暫時依附,你若想斬儘殺絕,太難了。
正是因為斬儘殺絕的難度、成本太高了,所以看著有些縱容。
內地百姓不一樣,屬於那種籠中鳥,跑都沒地方跑,你餓了不老老實實閉嘴等著餓死,竟然還敢喧嘩反抗?
簡直是豈有此理!
內地百姓數量太多了,絕對不能姑息縱容,所以能殺的情況下,都是狠狠的殺!
否則形成惡劣的榜樣,那群起效仿,朝廷還怎麼過日子?
歸根到底,治理諸胡與治理百姓的區彆就在這裡,是殺人的成本不一樣!
如果邊郡十餘萬胡虜請降,朝廷若一紙詔令就能儘數殺光,你看下達不下達?
本以為是儒家理念的分歧和扭曲,算來算去,其實隻是一筆簡單的經濟賬。
毫無人性可言,一切都是行動成本在限製。
可百餘年的差異對待,經濟賬也變成了政治傳統了。
也可以理解為內部的異端,遠遠比外部的異教徒更可恨。
異端會執著於殺你全家,瓜分你的家產;外部的異教徒就慈眉善目的多,起碼還有商量或投降的餘地。(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