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覺得這大姐運氣爆棚,正確的時間選擇跟隨正確的人。
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彆看他開著穿越外掛,可要換個位置,真讓他去乾宋華桂的活兒,恐怕沒戲。
不說彆的,他要在台上,聲音一定是顫抖的,絕不會像宋華桂那麼鎮定自若。
可見能成傳奇者絕非常人,不是“好運”倆字兒就能定義的事兒。
不過說到好運氣,眼下確實還真有一樣。
那就是接下來登場的,暫時還輪不到模特們,能有個緩衝。
很快,就在燈光驟暗下來的一刻,皮爾·卡頓和宋華桂悄無聲息的退場了。
而當燈光再亮起時,京劇團樂師們武場“打通”。
隨著“急急風”鑼鼓的伴奏,扮好了五色靈官閃亮上場!
明亮如炬的燈光下,紅白藍黃黑,五人各勾一色臉,穿一色戲服。
戴紮髯,穿軟靠,不紮靠旗,手持靈官鞭。
由正紅的“王靈官”打頭,帶領兩側的白藍黃黑四位靈官跳起了“四門鬥”。
這確實是沒人能想到的一幕,立刻獲得了滿堂彩啊!
不懂的人看著熱鬨,懂行的人看著吉利,就連不懂的外國人也能看個新鮮有趣兒。
而當走勢舞蹈轉了九次,跟著又做一些跳躍、挽訣的吉祥舞蹈後。
五靈官一齊走大圓場站成一排,進入了中場。
這時候,第二個興奮點來了。
就在眾目睽睽之下,隻見五位靈官齊齊舉起靈官鞭,同念“淨台咒”。
“哩拉蓮。拉連哩蓮。哩拉蓮。拉哩拉蓮。哩拉鏈。拉哩蓮……”
好嘛,同聲同氣啊,就跟唱歌兒似的,韻律昂揚,震撼非常。
好不好聽單說,關鍵是五個大花臉有氣勢啊!
於是,驟然寂靜下,隨後呼啦啦的,又是一片閃光燈潮和掌聲如潮啊。
此時,已經有檢場人員準備就緒。
有一個人悄悄將一個“聚寶盆”擺在了t台伸展台中央。
另一檢場人員,當即從台下遞給老靈官一把“火彩”過來。
所謂火彩,是我國戲曲舞台上表現火焰、煙雲各種特技的統稱。
始於漢代百戲的“吞刀吐火”,宋代儺儀和目連戲中廣泛應用。
明代戲曲演出中,火彩用於渲染鬼神,擴及戰爭場麵。
如《草廬記》火燒赤壁一出就施放煙火。
又如《火焰駒》裡千裡馬四個蹄子下的一串鈴火。
總之,火彩花式甚多。
如繞成大圈的叫月亮門,連接不斷的叫連珠炮,劈空飛出的叫過梁,飛焰落入台口盆中以引燃盆內酒火的叫釣魚等。
都是極有表現力的造型手段。
安全性上當然也是無可置疑的。
因為火彩的原料是鬆香磨成細粉,然後用馬尾籮篩過,再配上廟中燒過的香火磨細篩過的香麵混合而成。
雖然是明火,但溫度低,燃速快,不起煙,而且燒得乾淨,餘燼殘留近似於無。
隻可惜這樣的國粹,卻隨著戲曲藝術的沒落,和片麵強調隱蔽檢場的要求,逐漸在不少劇種中漸失傳。
也就是趕上了這個年頭,老京劇團還有擅長此術的大師。
才能讓這場時裝會多了個“非遺”性質的絕活兒,實實在在的在諸多外國媒體麵前,給我們國人長了臉麵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