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的時機對了,就是廚藝秘訣。
錯了,那就是糟塌東西。
至於摻水為什麼肉片肉絲就會好吃的?
特彆是對於雞肉為何效果尤為顯著?
這或許解釋起來有點麻煩,所以“張大勺”根本沒細說。
不管寧衛民和張士慧怎麼問,老爺子就給了一句話,“好使不就完了?”
也對,好吃就行。
總之,無論怎麼說。
寧衛民、張士慧,在和“張大勺”的交往中,有兩件事倒是可以確認了。
一是千萬不能小看咱們國家的烹飪文化,五千年的傳承,絕不是鬨著玩兒的。
要單純從創造美好的角度來說,恐怕對咱們生活貢獻最大的就是好廚子了。
他們能調和五味,化腐朽為神奇,不能不讓人尊重。
二就是通過這一次次的點撥,寧衛民和張士慧對“張大勺”的廚藝簡直到了崇拜的地步了。
彆看人家壓根沒上灶比劃,給的傳授基本都是隨口幾句話的指點。
但真是人家隨便一句話,就勝你自己去鑽研摸索幾十年的。
所以出於這份敬仰之心,每禮拜天的時候,寧衛民和張士慧都像接駕一樣招待這位大廚啊。
他們總會備下好煙好酒,應季的時鮮,高檔的果品,萬般周到的伺候。
說起來,物質上的便宜隻在其次,關鍵是這份麵子上的尊重實在難得。
於是不但“張大勺”對此是相當滿意。
也弄得裝修的工人,街坊鄰居們真的都以為兩個年輕人是“張大勺”的遠房侄子呢,反倒徹底沒了疑慮。
唯獨讓張士慧有點失落的是,“張大勺”再有本事,卻沒法利用點去賺錢。
他有心想請“張大勺”出山掌勺,打算和寧衛民再開辦個飯館的心思,剛說出口就落了空。
因為不但“張大勺”本人對這件事以搖頭回應。
說自己炒一輩子菜了,現在就想輕省輕省,伺候伺候自己了。
就連寧衛民也覺得辦餐飲太累。
說眼下還不是這一行業高利潤的好時機,乾這個不劃算。
同樣勸張士慧打消念頭,專心經營好煙酒店。
張士慧胳膊擰不過大腿啊,最終隻能認頭。
但無處施展自己的報複的抑鬱,卻也終究難免。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如此,也不能說“張大勺”對寧衛民和張士慧的事業就毫無實質性的幫助。
因為有句話,叫術到極致,幾近於道。
而聰明人之所以是聰明人,就在於常人難及的悟性,以及一顆能夠舉一反三的玲瓏心啊。
彆看“張大勺”平日裡嘴上、心裡念叨的都是“吃”的事兒。
但落在寧衛民的耳裡,卻產生了一種觸類旁通的變化。
尤其是老爺子說的本味論與變味論,說的一切訣竅“儘在細處”。
說的“有來就有回,有正就有反”,說的“雙管齊下,才能沒有短板”。
就像某種神靈的啟示,讓寧衛民感受到了錢的召喚。
他發現自己的腦子似乎還有沒被發掘死角,生意似乎還有逆向思維的可能,有另外一種做法。
為此簡直興奮的要命,認認真真地琢磨起來沒完了。
這一點不奇怪。
畢竟吃是為了人服務的,生意也是為了人服務的。
這兩個行當都需要研究人的需求,人的心理。
而隻要把人琢磨透了,就沒有不行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