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攤子上擺著、門楣上吊著、懸著,就連他們身後的高牆也利用起來了。
釘釘子,拴繩子,都掛著五顏六色的風箏。
花樣兒那叫一個多啊。
哪吒、劉海、麻姑、壽星、八戒、孫猴兒、芭蕉扇、哈哈三聖、兩人鬨戲、和合二仙、蜈蚣、鯰魚、蝴蝶、蜻蜓、三陽開泰、七鵲登枝之類……估摸著得有上百種。
其中最奇者,當屬猛禽風箏。
什麼鷂子、雕啊、鷹啦,隻憑一根提線就能熬翔空中。
京城人最熟悉的“大沙燕”當然也有,也是極為精致的。
不但畫工好,而且還是背著風琴,或太平鑼鼓的,放上天去是有聲音的。
甚至還有夜裡專用的紅燈匹配,那是要多專業有多專業。
隻不過和其他這些一比,就被淹沒於其中,顯不出樣式上的好來了。
這些精妙絕倫的風箏,就連尺寸和材料上也和尋常不同。
不但從一尺到丈二的全有,而且還有寸大小的迷你小風箏。
都放在錦匣子裡,還封了玻璃蓋,看著特逗。
拿六七尺的風箏來說,往往是絹糊成的。
架子是整根藤條紮成,色彩都是石青、胭脂、泥金、泥銀等顏料彩繪。
連放風箏的繩子,都是黃麻、青麻,搓了又打過蠟的。
然而最常見的那些塑料製的簡易風箏一概皆無。
所以這價錢上也就很可觀了,一般的老百姓千萬不能問價,一問準得嚇著。
像有個年輕人就問了一個四尺“沙燕”的價錢,好嘛,十五塊啊!
年輕人是跟倆哥們兒一起來的,這仨小夥子當場就不乾了。
說價兒太黑了,一個都能買十個了。都有點罵罵咧咧的意思。
可壓根就沒容地壇的三人幸災樂禍,旁邊就有上歲數的人幫著這賣風箏的說話了。
“哎,小夥子,你們先抬頭看看人家這字號招牌。這就不是一般的風箏。”
“什麼?不是一般的風箏?”
說著,仨人一起抬眼,可還是不明所以。
“風箏……風箏哈……這怎麼了?難道他這風箏是金子打得?”
那位樂了。
“人家這不是金子打得,可絕對是京城最高級的風箏。打乾隆年,人家風箏哈的‘哈把風箏’就出名了,而且用的多是曹雪芹的譜兒,過去賣的都是達官顯貴。吃的是手藝精妙,樣式獨特,從來就不便宜。拿你這風箏講,要解放前,至少十個大洋,那就是十袋白麵。賣你十五,你還覺得貴嗎?你要不信,回家問問長輩,一個哈把風箏過去是什麼價兒?”
這下仨小夥子撓頭了。
這時候買風箏的也接過話來,很委婉的解釋。
“哎,這些風箏,費工費時,所以才這個價。其實我們自己也知道貴,不會有太多人買。放在這兒呢,主要不是為了賣,而是為了展覽。想讓大家看看咱們的傳統風箏有多麼絕妙。你們是為了玩兒,那當然沒必要買這個了。你往南去,那邊東西就便宜了,咱們常買的風箏都在那邊呢。我這麼跟你說吧,東西越往南越便宜。北邊的,看看熱鬨就行了,彆花冤枉錢。”
這麼一說,這攤兒前的人就都聽明白了。
哄笑一聲,連同那仨小夥子一起散了不少人。
就連地壇的司機也不由因此竊笑,嘴裡還說呢。
“這天壇也可以啊,弄這麼大陣仗,他不為賣錢。哈哈,倒真實在,賠本賺吆喝。頭一次見著,做買賣的還有自己趕人的呢……”
然而書記和副園長卻不約而同沉思起來,他們慢慢的一邊往南走,一邊看。
漸漸的發現旁邊的攤位,一個挨一個,擺的不是精美的瓷器,就是光怪陸離的舊貨。
再往遠看,好像還有一個個的書攤。
這讓他們都覺著有點怪怪的,好像這天壇公園這麼不按常規出牌,絕沒那麼簡單。
確實,留戀於此的顧客並不是很多,大部分人都是走馬觀花,很少有人做成交易的。
尤其還是年輕人,或是一家三口的,一個個很快的離開。
可反過來,也真有人死活流連不去,就跟這兒較上勁兒的。
那都是些歲數比較大的人,看著不是知識份子就是乾部,要不就是嘻嘻哈哈外國人。
他們拿起相機邊走邊拍,大概沒見過這些,覺得很新鮮。
結果就在這時,書記和副園長遇到了幾個結伴而來,剛買完東西的主兒,一下為他們點破了天機。
“……不錯,真不錯啊。”
一個人剛從他們身邊的攤子上買了兩件瓷器,那叫美。
“這麼好的青瓷茶葉罐,我找了好久都買找到。今兒算買著了。不容易啊。”
另一個說,“聽我的沒錯吧,來這兒跟逛琉璃廠沒什麼區彆。我聽說琉璃廠大部分的老字號,都來湊趣了,在這兒都有攤兒。”
和他們同來的女同誌,覺得不可思議。“啊,是嗎?那有賣書畫的嗎?”
買東西的接話了,“有啊,您幾位進祈年殿的院裡,字畫都在房子裡呢。容寶齋,京城畫店,全有。”
女同誌跟驚奇了。“呀,這麼全呢?怎麼都有啊,這不成過去的廠甸廟會了。”
買東西的點頭。“您說的是啊,這就是我們天壇的設想。誰讓我們和琉璃廠有交情呢。您或許不知,修琉璃廠的這幾年,他們好幾家老字號一直都用我們的房。大家互相捧場唄。我也不說大話,反正您來這趟,至少相當於逛了琉璃廠半條街。至於明年,一定會更多。”
廠甸廟會?!
書記和副園長互相對視了一眼,這下是真明白了!
這天壇也太鬼了,眼光也夠毒辣的,難怪這不惜餘力的要把遊園會往文化上靠!
合著惦記吃這口兒高雅飯呢!
什麼關係怎麼你們都能利用啊,也太不講武德了。
恰恰也就在這時,前麵有一個攤子達成交易了。
一個外國小夥子高高興興的買下了一個瓷枕頭,給了賣貨的十八塊外彙券,他還傻樂呢。
緊跟著,另兩個外國女人從後頭走過來找他來了,身後一人背著一個芭蕉扇的風箏,另一個就背著那剛才叫價十五塊的大沙燕。
甭問,肯定都是風箏哈啊。
誰說是賠本賺吆喝的?
怎麼越看越像“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路子呢?
crpt;/crpt(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