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仿古犀觥最終拍出了一百四十萬的如今“絕對高價”,一下子就頂開了現代和田玉器的價格空間。
據說拍賣會完畢後,呂曼和張明玉抱著哭成了一團,她們無論如何都想象不到,自己的手藝居然可以這麼值錢。
消息傳到蜀大,正在複習應試的周至也想哭,這隻仿古犀觥雖然在港島拍出了超過國內正常價格的十倍,但要是再放二十年,再往上翻十倍都打不住。
所以現在這個拍賣價,最多隻能算是零頭!
十二件玉器一共給周至掙了五百多萬港幣,但是按照二十年後的價格,周至這把虧了小一個億。
當然也不能完全這樣硬算,因為要讓周至靠自己的能力,將和田玉炒作到二十年後的那個價格,再多花十個億他都做不到。
所以該舍的財,就是得舍。
如果說這場展覽並沒有讓周至多高興的話,還是這個月,在首都舉辦的另一場展出就不一樣了。
四十五年海歸文物展。
自從一八四零年鴉片戰爭以來,大量文物流失海外,共計不下千萬,其中以劫掠,搶奪,盜竊,走私等非法手段流失的,至少占據了絕大多數。
由於舉證極度困難,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流失的那些文物,除了如周至這般回購,回歸的可能性極小。
不過有一類卻是完全可以追索的,那就是建國後,尤其是中國加入聯合國關於保護文化財產而製定“54年公約”和“70年公約”,以及我國與許多國家簽訂文化、文物、旅遊合作協議,以及防止文物非法進出境的政府間協定以後,這樣的追索便有了可以依循的法律機製。
本來這樣的追索方式是所有文物回歸方式當中最困難的一種,但是架不住建國後尤其是八三年後,被以非法手段盜運出境的文物實在有點多,因此現在追索起來,也有了不小的成果。
最近中國關於世界文化遺產分類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的倡議在教科文組織獲得通過,全世界對於世界文化遺產有了一個正式公認的分類標準,以此為契機,為了彰顯對文化遺產的重視,相關部委和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牽頭,組織了一次大展。
這次大展的展品有幾個來源。
一是海外人士的主動捐贈,這裡邊既有華人華僑,也有外國人,如周至打過交道的阪本五郎,曾經給國家曆史博物館捐贈過宋葵花式漆盤等文物。
還有一種就是國人回購,這裡又有兩類,一類是購入後自行收藏,比如周至的六手卷,一類是購入後捐贈給各地博物館,包括故宮和國博,比如李家人購回的圓明園獸首。
還有一類,就是法律追索了,還是兩類,一類是配合國際刑警破獲的刑事案件,一類是兩國在協議框架內聯合破獲的刑事案件。
涉案的贓物,經過艱難的法律程序以後,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