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衛士開始經過一些村落,和大山另一邊的村落那些氣派的原木大房子相比,這邊村落的房屋都非常矮小,高檔的房子是用黃泥製作的泥磚壘出的泥牆,普通的房子直接就是用藤條竹篾編出的篾牆糊上泥。
很多房子直接連大門都沒有,講究一點的就掛上一張黑不溜丟的毯子,因為家中除了火塘基
本什麼都沒有,貧窮到連大門都成了派不上用場的擺設。
除了少數奢侈的青瓦屋頂,很多屋頂甚至都是用的樹皮,和六七十年代時候夾川常見的茅草屋有些類似,不過卻沒有草頂。
沒辦法,這裡能夠見到的耕地,種植的基本就是玉米,土豆,豆子,南瓜,乾旱貧瘠的土地上,隻能生長這些。
沒有稻田,當然就沒有稻草;沒有稻草,當然也就不會有茅草屋頂了。
這些村子在幾年過後很多都被政府拆遷到山下去了,而現在周至看到的,遠比他上一世過來的時候還要多,還要窮。
這還是交通相對便利的大路邊上,而星羅棋布在莽莽群山當中那些,簡直無法想象。
這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攻堅戰,中國人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又經曆了四十年的時間,最終才基本打贏了這場針對貧窮的英勇戰役。
作為曾經的經曆者,周至在上一世每每看到電視裡播放扶貧攻堅戰的時候,就忍不住感到驕傲自豪,想到這裡,他的心更急切了。
好在這時候道路終於開始變得平坦,道路邊上,出現了一條河流,汽車就沿著河穀邊的石子土路,一路向前開。
這條河的名字,在古代叫做卑水,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便因河而名,在這裡置了卑水縣。
卑水何時更名為美姑河,已經沒有證據可靠,在漫長的曆史變遷中,這裡大多時候都屬於中原統治者鞭長莫及的地區,因而這個名字,更大可能來自彝語詞彙「尼木莫古」。
莫古的意思是「中心」,「腹心」。相傳,彝族先民古侯、曲涅兩大氏族自滇中分道遷來涼山時,在此會合,後來西漢後的漢人置縣時,將「莫古」河轉寫成了「美姑」河,而後的縣名還是因水而名,成了美姑。
不過周至以為這個名字可能還有第三個來曆,因為這一帶的少數民族女孩子容貌都非常漂亮,鼻梁高挺,麵容瘦削,眼眶比漢人來得深刻,修身細腰,現在每年的「都則」,也就是火把節的選美節目上,美姑縣的姑娘是曆年來美女前三名位置中比例最高的,還真當得起「美姑」之名。
古侯、曲涅兩大氏族,後來成了大小涼山地區彝族的「共組」之地,而這裡也成了彝族的發祥地和腹心地,美姑則成為了彝族傳統文化保留最完整、風情最濃厚、後來還成了彝族國家級非遺項目最多的縣城。
周至曾經對這裡的畢摩文化興趣最濃。
畢摩的意思是聖賢和智者,是彝族核心傳承的繼承者,在彝族的傳說中,他們囊括天文、曆史、地理、哲學、教育、醫療、音樂、美術、儀軌的文化知識,其源頭就是在美姑的黃茅埂。
免費閱讀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