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那啥……審美疲勞了吧。”費經理端起了茶杯:“還是這裡清爽。”
“其實將老中式再做一半的減法,搞出個‘新中式’概念來,那也是不錯的。”周至想了想費經理那間滿是字畫瓷器的大辦公室,感覺的確是太堆砌繁複了些。
“這個想法不錯。”門口響起一人的聲音:“肘子你這人,一激靈一個主意,我看你才適合開那個‘點子公司’,不比那‘點子大王’差!”
點子公司和它的創辦人何陽,是今年上了人民日報的一個傳奇。
換到如今,這個行業毫不稀奇,其實就是營銷策劃與谘詢業務,其執業者可以稱為“策劃人”。
而在那個年代,剛剛起步的中國市場經濟,對營銷和策劃的饑渴,成就了何陽。
何陽是恢複高考後的“新三屆”中的一員。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首都化工廠,當了一名技術乾部。月薪五十多元。
《控衛在此》
在八幾年這其實屬於高薪了,然而,在八七年他與一位下海經商同學的偶遇,吃飯時,同學問他一個月工資多少?何陽這才知道,自己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同學一頓飯錢。”
一向驕傲的何陽由此深受刺激。不過此時的何陽,依舊還沒有急著“下海”,他的理想,還是成為一名無線電方麵的科學家。
可是接下來的第二頓飯,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道路。
這頓飯是何陽請母親吃的,地點是bj一家不算很高檔的餐廳。進店之後他發現,這裡最便宜的菜也要二十多元錢。就是這頓平常的飯,花去了他兩個月工資。
“那是我人生中最尷尬的時刻。”多年後何陽回憶這件事兒,依舊刻骨銘心。
參加工作好幾年,請母親吃頓飯依然囊中羞澀,何陽終於下定決心辭去當時已經混到手的區科委公職,以自己名字的諧音“和洋”,注冊了公司。
當時國家有一項政策,對於申請專利的個體戶,可以緩交費用。
於是何陽壯著膽子去了一趟國家專利局,一下申請了二十多項專利,終於將公司開了起來。
公司主要研發生產充電器等日用品。給人出點子本來隻是何陽隨手而為。
有一家塑料廠的一次性塑料杯大量積壓,他建議對方將京廣鐵路沿線站名印在茶杯上,再印個小地圖,在鐵路沿線的火車上賣。塑料廠一試,銷路一下打開。
那是一個信息不通、思想閉塞的時代。彼時的中國,正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艱難轉軌。民營企業雖然不斷發展壯大,但因生產模式與銷售思路還停留在過去,不少企業的產品出現大量積壓。
生產與銷售間橫亙的鴻溝,何陽用“點子”填滿。他開始受邀到各地考察企業,為企業主答疑釋惑。這也是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市場開始真正為“創意”支付報酬。
之後他又先後給產品滯銷的燈廠、金華火腿等企業出謀劃策,獲得數萬甚至上十萬元的“點子費”。
就在幾天前,《人民日報》頭版刊發文章,介紹何陽賣點子賺了四十萬的事跡。緊跟著被全國各地媒體的轉載加評論,何陽迅速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點子大王”的名號也不脛而走。
“大章哥。”周至站起身來,看著進門而來年輕人,一身高檔的西裝革履外加毛呢大衣,加上走路帶風意氣風發的神采,不由得笑了:“更帥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