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泉居能夠活下來,和它經營的菜品有關。”到了這裡自然要依老規矩,得喝黃酒。
這黃酒還不能是後世聞名的“紹興黃”,也不能是現在首都水質變化後,品質粗劣的“燕京黃”,而是分彆從附近兩省尋來的“山東黃”和“山西黃”。
讓服務員把酒溫上,王老給大家介紹這裡:“早年的柳泉居,是由山東人出資開辦的,店鋪前邊是三間門臉的店堂,後邊有一個寬闊的院子。經營的,自然就是魯菜。”
“到後來取法宮廷,清真,精於扒、爆、炒、煨,發展出自己的不少特色菜。”
“首先就是山東麵點,包括烤饅頭、銀絲卷和豆沙包。”
“這裡的烤饅頭,曾經是全京城第一,外表焦黃酥脆,內心雪白綿軟,掰開熱氣騰騰,滿是一股誘人的麥香。”
“老頭兒不當人子。”袁先生就取笑他:“哪有請客吃飯,先給客人介紹饅頭的兩個脹了肚,好省下菜錢”
“哈哈哈……”眾人都是大笑。
將熱酒勻上,按照老黃酒店的規矩,結合乾鮮果品茴香豆,大家就可以邊飲邊聊了。
“早年這裡的拔絲菜最地道,其中拔絲蓮子和拔絲鮮奶是宮裡做法,都很受歡迎。”
“其餘如荷花燕菜、雲片鮑魚、果料魚骨、金絲海蟹、火爆腰花等,都相當拿得出手。”
“再之後還引入了些新的菜肴,如炒鱔糊、油條八寶飯等,也都不錯。”
“還有一道特色,是這裡的‘全蟹宴’,以螃蟹為主料,搭配多種輔料,製作出幾十道熱菜、冷葷和麵點。”
“不過沒在節氣頭上,這回咱們吃不成。”
啟老抿了一口黃酒,略微有些感慨:“以前的三居四大茂,都是前店後廠的格局,後院兒就是釀酒的作坊。這院內以前有一棵大柳樹,樹下有一口泉眼井,井水清洌甘甜。”
“店主正用這裡的泉水釀製黃酒,味道醇厚,被食客們稱為‘玉泉佳釀’。”
“隻可惜呀,現在喝不到嘍!”
“以前的店裡啊,可是采集新聞的好地方。”袁先生笑道:“新聞界的朋友們最喜歡邀約受訪者在這裡紮堆兒,大家暈著黃酒,多少故事就給套出來了。”
“啊對!”啟老爺子笑道:“你們曉得大記者王柱宇不當年幾乎踢破了柳泉居的門檻,每借飲酒以采訪,同仁們笑話他,他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社會新聞也。’”
這時候菜上來了,大家開始一邊吃一邊聊。
果然,之前王老爺子提到的那些菜品,都出現在了席麵上。
“我好像記得這個地方。”周至這時候想了起來:“老舍的一部,是不是就是拿這裡做的背景感覺布置結構有點像啊。”
“對的,你說的叫《正紅旗下》。”劉正勻也想起來了:“就是老柳泉居當的背景。”
王老爺子笑道:“還有號稱‘京城通’的,搞民俗的金受申,戲劇家景孤血,新聞界老編輯金寄水,他們的酒癮也不一般,是柳泉居‘碗酒’的老客。此三位既是文友,還兼遠親,每得閒暇必相約清酌,喝到高興了還要來幾句詩詞,甚至唱幾句皮黃。”
“那就和海馬俱樂部差不多嘛。”馬爺笑道:“不過現在從唱皮黃改跳迪斯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