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老重新打開《白陽青藤六冊頁》,與王老爺子和袁先生一起研究,這樣的旁聽機會非常難得,周至自然不會錯過。
同樣的受教育者還有義兄,衛宜小姐姐則負責給大家準備點心水果。
第二天一早,啟老爺子就帶著周至,抱著剔犀盒子到了光研所。
在一間研究室裡,周至見到了一位儒雅的陌生人,管啟老爺子叫老師。
結果啟老爺子一介紹,周至才知道麵前這位竟然還是位準院士,國家一二類通用組件熱成像儀的研究專家。
在海灣戰爭以後,國家加大了這方麵投入,蘇教授得到了兵器工業部頒發的功勳獎,並且成了“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現在已經申報了中科院院士,而且是鐵板釘釘了。
至於成果是什麼現在還沒人知道,周至盲猜肯定和重載熱成像裝備跑不了關係,就是給坦克裝甲車裝上貓科動物的眼睛那樣的貢獻。
至於蘇教授為什麼要管啟老爺子叫老師,卻是因為蘇教授也是書法愛好者,受過啟老爺子的指點,這事兒是從這邊兒論的。
“我不僅愛科學,也愛文化藝術。”蘇教授笑道:“我認為一個人的成就上限,需要各種各樣的外在原因,但是下限,則取決於他的綜合素質。”
“我都經常跟我學生們說,要不是乾上了這行,我現在怕是文化館裡的乾事什麼的,靠寫寫畫畫過日子,滋潤得很。”
“教授現在還動筆”周至覺得好神奇,承擔著如此重的科研任務,做出這麼大的科研成就的人,竟然還有時間安排消遣娛樂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我現在是改大做小,中午吃完午飯到下午上班之前,拿中白雲習習二王還是可以的。”
“哦。”周至笑了:“那我也差不多,我抄抄文徵明的《千字文》,用的雞距。”
“哇,那你是大財主啊,雞距筆好的很貴的。”蘇教授打趣道:“我都買不起。”
雞距筆做工複雜,以鹿毫為柱心,麻紙裹柱根,兔毫為外批。
形製如雞爪子後麵上方那個突出的“距”,因而得名。
好的雞距筆的確很貴,而且一支筆也寫不了多少字,兩三千字筆就會乾廢了,需要更換筆頭。
這個筆在晉唐時期是主流,直到宋代熙寧年間,也就是王安石變法的時代,隨著紙張幅麵的加大,寫“大字”成為主流後,毛筆才變成如今大家常見的格式,成為“散卓筆”。
但是對於追求晉唐書風的書法愛好者來說,使用雞距筆,對於揣摩當時人的書法風格是有絕大幫助的。
現在能做這種筆的地方很少,東西就貴,周至要求還挺高,用的是最好的筆,兩篇千字文臨完就得一換,一個月下來,開銷還真不少。
眼看兩人要開始交流書道,啟老爺子趕緊製止:“二位爺,咱們還是先乾正事兒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