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幅畫四十萬元,所有人都會嚇一跳,可要是改說“不到四萬一平尺”,大家就會覺得——嗯,好像也不是多貴……
改不了總價,就把計量單位和單價改小,讓買家掏兜掏得更加樂意爽快。
果然,當拍價上到四十八萬以後,競價者就開始減少了。
也就是說,參拍的絕大多數人,將徐悲鴻作品的心理價位,換算成了按平尺來計量,認為四萬一平尺算是一個比較合適的價格,再高就不合適了。
最終這幅《鬆柏雙瑞圖》還是拍出了五十二萬的價格,大大超出了啟老的預估,多出了二十多萬的溢價。
周至有些哭笑不得,看來按平尺論價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今後各大商家絕對會蜂擁而上,將這個算法當做新標準了。
這也更加堅定了周至趕緊出發去j的決心,要是等到那玩意兒變成按克計價,可就真連湯都喝不上一口了。
小**過後,拍賣會又回到了普通拍品階段。
世間萬事如潮汐,都要講究一個節奏感,拍賣會同樣如此,不能一直讓會場處於沸騰狀態,不然大家很快會變得疲憊。
林婉秋顯然是控製節奏的高手,就好像胡蕊玩作曲一樣,每一件拍品的順序都是經過精心安排的。
如今周至對於拍賣會也已經完成了從入門到精通,現在繼續深入研究其精髓門道,也不由得感慨條條蛇兒都咬人,這個世界上,果然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
林婉秋在這上麵花費的精力,不比自己在修補字畫上花的精力小。
很快,馬爺捐贈的“清代河間紀氏款端硯”開拍了。
周至開始頻頻舉牌,和大家一起參與到爭奪當中。
很明顯的大家對紀曉嵐這人不如何感冒,雖然紀曉嵐的民間傳說倒是不少,但是主要還是和解縉的故事有很大的重疊性,都是在一些關於對聯和替乾隆補詩的故事裡出現。
比如那個著名的“一片兩片三四片”,周至知道的故事的主人,就曾經換過好幾位。
又說是乾隆和劉墉,有說乾隆和紀曉嵐,還有說沈德潛的,說徐文長的,說鄭板橋的。
所以大家對於這個“河間紀氏”沒啥概念,哪怕林婉秋介紹他是《閱微草堂筆記》的作者和《四庫全書》總編,大家依然不覺得這是一個“重要人物”。
畢竟今天的紀曉嵐,還沒有在大家心裡鑲嵌上“鐵齒銅牙”。
最後周至以十二萬的價格,擊敗了一眾競爭者,拿下了這方硯台。
接下來的幾波重要拍品周至都沒有參與,直到啟老捐贈的《明拓張猛龍碑》上拍,周至才再次舉牌。
《張猛龍碑》的全稱是《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碑》,記載了北魏魯郡太守張猛龍興辦學校的功績,這塊號稱“魏碑書法第一”的碑刻,竟然考證不出何人所書。
現在這塊碑還存放於曲阜孔廟,然而經過多年的拓貼,原碑已經變得字跡模糊,很多地方甚至出現了缺損。
啟老捐贈出的這個拓本,是拓印時間最早,字型筆畫保留最完整的拓本,在明代郭宗昌,顧炎武,王昶的著錄中都有描述。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