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每個假期都能看著你,這個假期沒看到,還怪不適應的。」臨到登車的時候,馮雪珊還給周至來了個擁抱「現在好了。」
「沒事兒就多給我打電話。」周至拍了拍馮雪珊的後背「傳呼也行,上學期你跟我聯係都少了。」
「還是寫信吧,我喜歡寫信。」馮雪珊鬆開了懷抱「周至,你們好好的呀。」
「嗯,我們都要好好的。」
·
·
·
「周至同學,你的《甲骨文鑒賞》這門課程相當有趣,那麼請問,你是不是繁體字的擁躉呢?」在周五晚上的
輔修課上,來了一隊旁聽的隊伍,有幾位明顯是教師的年紀,而帶來的學生穿著打扮和蜀大的同學明顯有些不同。
不過周至上課從來都是來去自由,現在《甲骨文鑒賞》這門課程已經講出了口碑,周至上課也不再僅僅隻講講甲骨文,而是變成了講文字,從一個文字最早的字形和字義講起,然後講它一路的演變和其中蘊含的故事。
很多故事都非常有意思,比如巴蜀的「蜀」,就是大眼睛和蟲子,這個大眼睛,完全有可能是蠶叢部落的痕跡,因為《華陽國誌·蜀誌》中有著這樣的記載「有蜀侯蠶叢,其縱目」。
而那條蟲子,就是能夠吐絲的蠶,蜀與「鐲」通,鐲,即野蠶。而蠶叢「居岷山下石穴中,神化不死」。他主要的功績是「教民蠶桑」。
其後成為黃帝妻子的嫘祖,出身也在岷山一帶,大有可能就是蠶叢部族的後人,甚至還有可能,是她將蠶桑技術帶去了中原,因為傳說裡,嫘祖就是蠶桑在「中原正統史書」上的發明人。
又比如古代的「鴻」,通「洪」;而「鴻」中的那條江,是指淮河,因為每到淮河泛濫,天上一種鳥就會經過,古人認為是它帶來的洪水,因此兩字互通。
而將「洪」「江」二字的三點水去掉,一個在淮河流域以治水聞名的部族就浮出了水麵,這就是稍微熟知古代曆史的人都經常見到的名字——共工氏。
諸如此類的故事非常多,周至上課基本也不僅僅限於教案,現在是想到哪兒就講到哪兒,甚至讓一些並沒有報課修學分的同學感興趣,因此跑來旁聽。
一般課程快要結束之前,周至會留出一些時間讓同學們交流提問,現在一聽問問題這個女同學的口音,周至就明白這些是什麼人了。
最近學校裡來了一個寶島交流團,老師帶著一隊學生來體驗大陸大學的學習環境和氛圍,進行友好交流。
學校很重視這個團隊,而最方便的交流項目當然就是最近才獲得巨大成功,統一了全球計算機漢字字碼的瀚文大字庫。
可能也是這個原因,讓交流團對周至產生了一些興趣,畢竟周至也算是學校裡的「青年俊彥」,又是瀚文大字庫的「始作俑者」,於是交流團的一些同學就被安排到這裡來,旁聽了一節《甲骨文鑒賞》。
不過這位女同學看著秀秀氣氣,提出的問題卻不大好回答,一不小心就會掉坑裡。
因為對新中國的簡化漢字,哪怕是再過二三十年,依然存在大量的非議之聲。
免費閱讀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