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都回不去了,周至也不耽誤自己的功夫,這回頭事情差不多了,他便跑去榮寶齋找徐邦達去了。
《裝潢誌》雲“古跡重裝如病延醫,醫善則隨手而起,醫不善則隨劑而斃,上品名跡視之匪輕,寶書畫者,不可不究裝潢。”
古人把書畫修複形容為“病篤延醫”,非常慎重,周至手上亟待修複的作品就是六手卷,紙本還好,絹本的經驗他還自覺有些不夠,特意過來取經就教。
絹本和紙本的修繕工作其實大工藝都差不多,基本還是洗揭補托全五個大步驟,細化下來就是前期準備工作、測量、脫色實驗、揭除原裱、汙漬清洗、備料、滾漿、揭畫心、托畫心、隱補打折條、封掙、全色、備料、重新裝裱、上牆、砑背、裝杆等步驟。
很不幸的,周至第一步就給卡住了。
問題就出在了畫絹上。
在修複紙本的時候,要注意紙簾的走向,紙簾就是撈紙的時候用的竹簾子,造抄紙後排水的方式是順著竹簾竹絲的方向排下去的,這樣紙纖維在竹簾上沉積下來的時候,也會形成一定的走勢,縱橫兩個方向,紙張的強度是不一樣的。
因此在進行修補,尤其是補畫心上的裂、洞的時候,補紙的紙簾走向,必須和畫心的走向一致,方能做到天衣無縫。
而作為絹本來說,雖然是縱橫編織而成,和造紙的過程不一樣,但是其實也存在類似的問題,那就是經線和緯線的走向。
這個和絹帛的編織工藝有關,先是繃上經線,然後編織緯線,一般情況下,經線和緯線的間隔距離是不一樣的,然後有時經線和緯線的支數也不一樣,最後就是經線和緯線的緊張程度也不一樣,因此織成的絹帛,橫向和縱向上的張力也是不一樣的。
在修補絹帛的時候,也要注意補料和畫心方向的問題。
然而這還不是最痛苦的,真正的問題在於——絹帛找不到了。
當然了,現代藝術也有用絹進行創作的,不管是書法還是繪畫都是如此,但是周至其實在之前就發現過一個問題,那就是現代絹和古代絹,不說陳化後的“舊味”,就連經緯線的粗細都不一樣。
蜀繡傳人楊德全大師對於織造算是頂級專家了,和周至也算是好朋友了,這樣的事情周至當然要去問個究竟。
造成蠶絲不同的主要問題在於西漢養殖的蠶和現代養殖的蠶不一樣了。
現代蠶經過幾千年的優選,蠶越長越大,吐的絲越來越粗,單繭的重量比古代重了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用這樣的蠶絲編織出來的書畫用絹,即便經過做舊,也根本不能用來修補古代絹本。
(本章完)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