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下午。
西奈半島的天是晴朗的天,灼熱的陽光炙烤著這片古老的大地。
蘇伊士運河好像一條絲帶,係在亞非大陸最窄的連接處。
運河西岸是挨軍鱗次櫛比的防空陣地,東邊則是優泰著名的巴列夫防線。
為了這座號稱現代馬奇諾的防線,優泰人投入了超過三億美元。
它看起來非常壯觀,依托著運河原本的堤壩,在上麵加高與河岸形成超過二十五米的巨大落差,最高的地方足有六十米,在頂上構築火力點,一旦挨軍進攻,必須向上仰攻。
在防線下麵還布置了石油管道,一旦發現敵人進攻,就會放出石油,點燃河麵,阻滯敵人。
可以說設想相當好,看起來也非常奏效,甚至優泰高層不止一次到這裡來視察,稱讚這是一條不可能被攻破的防線。
挨及方麵進行兵棋推演,則預計攻破這條防線至少要付出三萬名士兵傷亡的代價。
但是撒大特下定了決心,這一戰必須要打。
國內停滯的經濟,還有日益膨脹的矛盾,如果再不打一仗就要壓不住了。
下午兩點零五分。
幾隻海鳥在巴列夫防線的上空飛過去。
今天是一個特殊日子,防線上不少士兵都在休假,再加上1967年那次著名的六日戰爭,摧枯拉朽的擊敗了敵人,讓優泰驕傲自大,沒有注意到,運河河麵下,對麵的蛙人部隊已經從十幾個地點開始潛水渡河。
這些經受嚴格訓練的特種兵隻有一個目的,就是渡過運河,堵住放油管道,防止敵人在河麵放火,為後續部隊跟進做準備。
敵人的鬆懈在他們預料中,不出意外的完成了任務。
在幾分鐘後,運河對麵的挨軍炮兵終於真正拉開了戰爭的序幕。
“轟~轟~轟~”
上千門大炮同時開火,同時從機場起飛兩百多架戰機,對巴列夫防線後邊的重要據點和機場進行了突然轟炸。
優軍猝不及防,損失慘重。
而這正是他們要成為‘受害者’必須付出的代價。
在拋貨準備的同時,挨軍開始行動,渡過蘇伊士運河,來到巴列夫防線前麵,同時在八十多個點位,使用四百多台大功率水泵,從運河中取水,用高壓水槍噴。
為了節省成本,巴列夫防線的主體就是就地堆起來的沙堆。
這是優軍的傳統,不管到哪裡都隨軍帶著推土機和挖掘機,隨時隨地都能推起土堆作為防禦掩體。
隻是這個巴列夫防線的規模更大。
但這次挨軍卻找到了他們的弱點,高壓水槍一噴沙子快速被水帶走,眼看著頂上的沙堆開始快速塌陷。
上麵的優軍還沒反應過來,僅僅幾個小時就被挨軍打出了多個缺口。
耗資三億美元,號稱能吞噬數萬敵人生命的防線,就這麼像兒戲一樣被摧毀了。
挨軍順著缺口快速突進,隨後反向包抄,拔除防線據點,在短時間內徹底摧毀了巴列夫防線。
在這個時候,優軍才反應過來,後方的部隊開始瘋狂反擊,尤其在上次中東戰爭中表現突出的裝甲兵。
然而,這次他們在準備充分的挨軍麵前碰了一鼻子灰。
吃了1967年的教訓,挨軍準備了大量反坦克武器,每三人就有一具反坦克武器。
對優軍坦克和裝甲車造成了大量殺傷。
可以說第一步完全按照挨及的計劃,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同一時間,兩點零五分。
格蘭高地的敘軍集中了數百門大炮,發動了進攻,收複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