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你有沒有好的辦法,可以解決這種弊端?”
朱元璋望著韓成詢問。
遇事不決問韓成。
隨著和韓成之間,相處的時間越來越長,如今朱元璋已經逐漸養成了遇到事情了、尤其是比較棘手,難做的事情時,問一問韓成的習慣。
畢竟他在此之前,在很多棘手的問題上,都從韓成這裡得到了不錯的解決辦法。
很多解決辦法,若不是從韓成口中說出,朱元璋、乃至於這個時代的人都根本想不起來。
這自然不是因為朱元璋等人不夠聰明。
而是因為時代局限性。
事實上,真的比起聰明才智,韓成覺得自己要比這個時代頂尖的那一批人差上很多。
從未來而來的他,是成功的站在了無數優秀前人的肩膀上,所以才會顯得自己看起來,比這個時代頂尖的人聰明一樣。
這點自知之明韓成還是有的。
不過,來到這些時代,能站在無數前人的肩膀上,用無數頂尖人才彙集起來的智慧來解決問題,本身也是一種本事。
沒有來到大明之前,韓成雖也知道知識重要,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可這種感覺並沒有那樣強烈。
但來到大明之後,韓成是切身體會到了知識有多重要!
知識不僅僅改變命運,還能改變世界!
聽到朱元璋的詢問,韓成並沒有立刻回答。
他低頭思索。
畢竟在此之前,他沒有想到朱標朱元璋會問這個事情,並詢問自己相應的解決辦法。
韓成知道自己現在說出來的話,一個弄不好就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所以需要慎重起見。
見到韓成陷入思索之中,朱元璋也沒有開口催促。
邊上的朱標看著韓成,心裡有些擔憂。
怕韓成在這個事情上,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解決辦法。
畢竟他經過一番思索,不能說沒有想到解決辦法,隻是所想到的解決辦法,沒有一個擁有特彆好的效果。
由此可以看得出來,這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
韓成這一次,又是一反常態的沒有立刻開口說話,而是陷入到了沉思裡。
在這樣的情況下,由不得朱標不擔心。
怕韓成在這事情上,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好在韓成的沉思,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就結束了。
見到韓成抬頭,不論是朱元璋還是朱標,都立刻將目光落到了韓成身上。
“這件事情,也不是沒有辦法進行調和。”
韓成望著二人說道。
“武勳最大的問題,就是到了後來,越來越難以得到新鮮血液補充。
出現人才斷代。
總是在最初的那些武勳後代裡麵打轉,是不成的。
文官是從全國搜羅人才,武勳卻是隻那麼些,長時間下去,必然比不過。
所以,陛下今後在開科舉的時候,這可以將武舉一並給開了。
也從全國收攏人才。”
聽到韓成這樣說,朱元璋臉上並沒有露出欣慰的笑容。
因為韓成說的辦法並不新鮮。
“武舉是武則天時就開創的,開創初期,確實令人耳目一新,起到了一些作用。
但從後麵的它在曆史上的表現來看,所取得的作用,隻能說是微乎其微。
想要憑借武舉,就與文官分庭抗禮,是難上加難。
不說弱宋,就算是我大明,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武舉與科舉並舉,到了後來,文官還是會壓住武將……”
朱標遲疑了一下之後,望著韓成說出了這樣的一番話。
武舉這個辦法,韓成沒有說的時候,不論是朱元璋還是朱標,其實都已經想到了。
但都覺得僅僅憑借一個武舉,是根本不頂用的。
相對於科舉而言,武舉太過於不起眼。
但凡有點誌氣,在讀書上麵有些本事的人,都會選擇讀書考科舉,而不會去考武舉。
如果韓成說的解決辦法,隻是武舉的話,那可就太令人失望了。
韓成聞聽朱標之言道:“大哥,我說的武舉,和之前的武舉不一樣。
以往的武舉,說是武舉,其實朝廷做的並不好,本身在重視程度上,就遠遠比不上科舉。
全國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學院,用來教授四書五經這樣的知識。
但卻基本上沒有相應的,專門教授兵書戰陣的軍事學院。
因此上科舉所獲得的人才,都是受過各種正教育的。
武舉則是從民間選拔出來的野路子。
不是說野路子裡就沒有人才,但總體來說,選拔出來的優秀人才,和科舉比起來,要少的太多。
底蘊遠遠不夠。
在我看來,設立武舉的前提,就是必需先設立軍事學院,教授相應的軍事知識。
若沒有這個前提,就進行武舉,那實在是過於流於形式。”
武舉的前提,是建設軍事學院?!
朱元璋朱標二人,聽到韓成的話後,瞬間有種被醍醐灌頂的感覺。
對啊!
武舉和科舉,之所以產生的效果非常大,那是因為本身就存在天大的差彆。
傳授儒家知識的學院到處都有,可傳授打仗知識的學院呢?
至少大明現在都沒有。
平常也都是軍中傳授一些。
可就是軍中,也隻有極少的一部分,才能學習兵法這些知識。
至於說軍隊之外,那就更不要提了。
一般都是原有的功勳家庭,或者是原本在軍中乾過,擁有一定知識的,才會給後代傳授相應的東西。
這些都是私下裡、不成規模進行的。
和科舉比起來,那簡直不要差的太遠!
是啊!
文人可以設立各種學院來傳授知識,為何武勳就不能做同樣的事?
原來是自己之前想錯了!
同樣都是武舉,自己等人想的武舉,和韓成所說的武舉,差距竟這樣大!
“隻是……這兵馬之事,和讀書人讀書還是有很大不同。
隻怕就連那些軍中的很多將領,都不願意將所掌握的東西,拿出來教授其餘不相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