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州的局麵,從董卓對羊毅動手,就已經注定了。實際上若不是董卓對曹昂心有忌憚,早把羊毅幾人給拿下了。
此時擺在羊毅麵前兩條路。
一條便是積極防禦,以牙還牙。趁著牛輔和劉靖立足未穩,搶先出擊太原郡,雖未必能擊敗對方,但雙方也能相持一段時間,靜待天下變化。
但此舉乃是孤注一擲,若是失敗,就是滅亡。
而另一條路便是以退為進,徹底放棄東西河地區,渡過黃河,退守五原郡。
西河郡著實太窮困了,沒有中央支持,根本無力支撐。倒不如退到豐饒的五原郡,這裡土地肥沃,又有足夠的人口,離著中原地帶還遠。
董卓可無力出擊五原郡。
遷移到這裡,即可保證對朔方地區的控製,又能有效防範董卓的打擊,屬於一舉兩得的事情。
至少這一條比上一條更具有可操作性。
不過羊毅麵對這兩條路,他都不想選,因為他想帶著麾下將士,回家。
對於羊毅來說,不管怎麼看,第二條路都是最好的選擇。
以他的實力、能力,朔方地區得天獨厚的環境,羊毅很有可能成為割據此地的一個軍閥頭領。
可這一點卻又恰恰是羊毅所害怕的。
羊毅忍受了這麼多年的孤獨,所以他天生害怕孤獨。他擔心留在朔方,會被這個世界遺忘。
所以這個看似最好的選擇,於他來說,卻是最不會做的選擇。
而且經營邊疆,看似容易,可實際操作起來,卻問題重重,尤其是在沒有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在邊疆殺出一條血路,成敗難料。
羊毅也不覺得自己是一個有梟雄手段的人物。
綜合考慮之後,羊毅決定突圍。從西河郡突圍,前往徐州,重歸曹昂的麾下。
於是羊毅召集諸將,宣布了自己這條決定。
羊毅作為並州西部諸軍的統帥,麾下除了他本部的使匈奴營,還有徐晃的西河郡兵,胡武的五原郡兵,田豐、張遼的上郡郡兵,以及楊奉、李樂等人的彆部,人馬超過萬人。羊毅名義上總攬各部,實際上麾下各部獨立性很大。
夏育入主上郡之後,田豐統帥的部隊已經落入夏育手中,原本被安置在上郡的楊奉、韓暹、李樂、波才四人,眼看董卓勢大,先後投了夏育,此時隻剩下使匈奴營和徐晃、胡武、張遼四部。
不過這些都是真正的精銳,羊毅所部,並未傷元氣。
羊毅提出前往徐州之後,徐晃和使匈奴營的張喜、牛蓋三人立刻支持。
眾人雖在西河郡待得時間雖不短,可對西河郡,很難有太深的感情,眾人更願意跟在曹昂身邊,東征西討。
尤其是徐晃,總是擔心與曹昂離得太遠,時間太長,便失了曹昂身邊的位置。
聽說昔日在主公身邊不如他的,此時都已經後來居上了。
與徐晃三人相比,張遼和胡武就有些猶豫了。
張遼認為,曹昂將他們留在並州,就是在並州打下一枚楔子,一旦他們就此撤離,西河郡、上郡、五原郡等地都要失守,之前曹昂在並州的經營,可都要付之東流了。
若是這些地方落到董卓手中還好說,以後奪回來便是,可要是落到胡人手中,再想奪回來,就千難萬難了。
這個決心,張遼實在下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