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公公苦命地繼續跑腿。不到兩個時辰又回來複命:“皇上,王丞相感激皇恩浩蕩,說一定養好身體好好當差回報皇上隆恩。”
太和帝這才鬆口氣。
這口氣,顯然鬆得早了些。
王丞相這一病,纏纏綿綿大半個月不見好轉。
朝堂政事堆積如山,太和帝每日光是看奏折,就要看到深更半夜。每份奏折都要親力親為批閱,大事小事都要自己拿主意。換在平日,隻有重要的奏折才會呈至禦前,小事王丞相一般就處置了,根本不必到禦前。
到了這等時候,才顯出了王丞相的重要。
王丞相這一病倒,太和帝的工作量直接漲了三倍不止,頓感無比吃力。幾位中書舍人每日陪伴在天子身邊,時常商榷討論政事。
李博元性情粗豪,不拘小節,不夠細密。薑頤見了奏折就頭痛,做得最多的就是端茶奉水傳禦膳點宵夜。
王瑾和鄭宸倒是都有見地,可他們兩個政見不和,經常爭論不休。有時不但不能為天子分憂,還讓天子更加心煩頭痛。
“王舍人,你不必在朕身邊伺候了。”太和帝忍無可忍,終於對王瑾道:“你回府給你父親伺疾,等你父親身體好了,父子兩個一同歸朝。”
王瑾恭聲應道:“皇上一片美意,臣代父親謝過皇上恩典。不過,父親早有吩咐,讓臣安心當差,為皇上分憂。父親沒有大礙,就是年紀老邁憂思過重身體孱弱,隻能慢慢將養。”
這得養到什麼時候?
一朝丞相,借著養病撂挑子。還不是逼著他這個天子低頭退讓,饒過已經被押解到京城的王易?
太和帝心裡憋了一肚子悶氣,卻一個字不能出口。於是,就更憋屈了。
鄭宸私下裡進言“皇上,王丞相根本是在裝病,想以此逼迫皇上。皇上可得撐住,不能輕易饒了王易!”
“王易貪墨索賄,金額巨大,證據確鑿。皇上大可秉公處置,如此便能斬斷王丞相的一條腿。以後,王丞相就是回了朝堂,說話也失了底氣,休想再一手遮天掌控朝堂。”
太和帝看了鄭宸一眼:“你說得倒是輕巧。朕從嚴處置王易,令王丞相顏麵無存。王丞相要是真得堅持辭仕告老,朝中誰能頂替王丞相?”
鄭宸再有信心底氣,也說不出“我能頂替”四個字。
大梁丞相,是百官之首,要精通政務,熟悉四十州三百郡,要有一眾臣子和門生的鼎力支持,這才能坐穩位置,維持朝堂安穩。
現在的他,年齡資曆都是硬傷。太皇太後黨的官員們,認的是太皇太後和安國公,不是隻有十七歲的鄭舍人。
“六部尚書中,可以提攜一位文臣頂替王丞相的位置。”鄭宸低聲道:“張尚書戴尚書周尚書都和王丞相一鼻孔出氣,可以在紀尚書和李尚書中擇一人。”
紀尚書是先紀皇後的父親,李尚書是李貴妃的親爹。
一個是天子名分上的外祖父,另一個是血脈上嫡親的外祖父。不管誰做丞相,對太和帝都是好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