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間揚州府治下有個大樹村,這時日頭已經西斜,田野間浮起蒙蒙暮靄。嫋嫋炊煙依依而上,時有幾聲狗叫雞鳴。
環首望去,這一側是青山,一側則是溪水,其時夕陽西下,淡金色的斜暉照在溪水之上,清溪波光粼粼,繞著嶙峋的怪石,奔流蜿蜒,仿佛一條銀練。而漫天霞光泛紅,襯出遠山淺碧,清溪蜿蜒,仿佛名家手筆的青綠山水,風景極為秀美。
一個七歲的少年就坐在溪邊看著這堪比後世級景區都好的風光愁眉苦臉。
誰讓這個風光再好,都不如給他個雞腿來得強呀。
這少年本是現代來客,一位普通大學的古代文學專業的畢業生,因為能對口的工作實在不好找。隻好一邊找著,一邊深造,結果年近三十的人了,博士都快畢業了,都沒找著特彆滿意的。
所以順路到普陀山去求求事業運,也不知是不是觀音菩薩聽見了,還大慈大悲的給安排了,還是怎的。一覺醒來稀裡糊塗的就跑到這大宋朝,打聽了下,如今年號慶曆,沒錯就是範文正公慶曆新政的慶曆。當然了,這個暫時和李皓也沒關係不過也正好,不過仁宗時期天下太平,科舉選撥正盛行。這讓他這麼多年,辛辛苦苦研究的唐詩宋詞、四書五經沒有白費,倒還真算是專業對口了。
反正自己也是孤兒院出來的,無房無車還沒啥存款,在現代社會真沒什麼牽掛,來了這大宋就好好努力,過過這三妻四妾,軟玉溫香的古代士大夫日子。
不過就是自來了以後正好一個月了,混合了當前身體記憶下,也就清楚了家裡情況,妥妥的貧農出身呀。家裡住的是茅屋土胚的房子,坐北朝南。進門後有一個院子,大概有七八十平的樣子,然後正中間是一間主屋由父母住著,並排兩側是兩間客房,自己就住在右邊這間。然後東側是間廚房,西邊是間雜物房。除了房子之外的家產就是兩畝薄田和一口池塘。
另外父親能做些木工活,母親也有一手不錯的繡工,能不時貼補家用才算是比下有餘了。
所以家裡人口也是簡單,父親姓李,名叫李建,是外地逃荒來的。因為人忠厚又勤快,上麵又沒有公婆,母親看重才嫁了他,所以在家裡基本也是母親當家做主。母親則姓衛,也是父母早亡,有個姐姐,前身記憶裡也沒見過幾次,隻聽說嫁了官做妾室,前年也過世了,當時母親還去了一趟,後來消息也隻是說留下個女兒,跟著他父親去汴京城了,之後就沒在母親提起過。
“李皓,李皓,你娘叫你回去呢。”
正想著入神呢,突然聽見叫聲,趕緊回話到:“知道了,張嬸,我馬上回去。”
說著便起身往家裡跑去,生怕晚了回去又要挨個頓教訓。
大樹村裡依山傍水的分布著三十二戶人家,一眼望去,除了兩家大戶宅子寬廣,是土木構建的幾進的大宅子,其餘的基本都是茅屋土胚。另外村中心還有一顆百年的銀杏樹,枝繁葉茂,大樹村名也是因此而來。
剛跑到家門口,看到衛氏就站在門旁。雙眼微張,負者雙手,凝視著自己,也不說話。
不禁討好的笑道:“母親,這天氣都涼下來了,您怎麼站在這裡,不在屋裡安坐呀。”
“你這猢猻,又跑哪瘋玩了,這太陽都快下山,還不回來,是想乾嘛。”衛氏道
“想著自己這剛穿過來時,為了了解這邊世界,仗著年紀小,四處閒逛的事”,隻好訕訕一笑,也沒回嘴。
“趕緊進屋吃飯吧,就等你了”衛氏道。轉身便往屋裡走去,李皓趕緊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