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既然得知了李皓對這樁婚事並無意見,梁氏在與李皓返回都城之後,便要開始著手準備婚事流程。
至於李皓的官職與這些天在都城做的事情,梁氏半分沒有關心的意思,不過這倒也是梁氏的性子。
就是這婚事準備也不簡單,畢竟袁、曲兩家都是百年世家,三書六禮自然是少不得的,其中分寸把握也需好生掌控,不能有半分失禮。
也幸好這些繁瑣之事不需要李皓操心,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去了趟曲家,接曲冷君來袁府與梁氏見了個麵。
剩下的各種事情便是都由梁氏來弄,否則李皓這腦袋非得被弄炸了不可。
之後李皓便一邊前往尚方令做事,一邊按照梁氏的吩咐,走著該親自出麵的流程,這日子過的倒也是充實。
兩個月的時間,兩家便完成了六禮之中的納采、問名、納吉,並交付與曲家聘書,至此這樁婚事的流程便告一段落,剩下的禮書、迎書和六禮之中的納征、請期、親迎,便在成親之前完成。
至於兩人具體的成親時間被定在了明年,到時李皓年滿十五,便可提前及冠,隨後再行完婚。
這事情大致了結,李皓也就可以準備回返膠東之事,曲老太公也同樣在準備返回兗州,之後成婚時也不會前來都城。
那在離開之前,尚方令的事情便需要交代清楚,不過按李皓設想,是讓王平等尚方令下轄工匠完全適應新的要求,成果更為顯著的時候再上報。
這樣有了先後的數據對比,就能讓文帝有個更深刻的印象,如此也能讓文帝更加重視。
雖然如此一來,李皓在這其中的作用肯定會有所減少,但反正李皓這會也不可能因此升遷,所以隻要功勞簿裡有自己的名字就行,其他的完全沒必要去錙銖必較。
相反借此機會將功勞更多放到王平身上,留下這份香火情,指不定以後什麼時候就會需要用上。
王平對此自然是頗為欣喜的,對著李皓便是一陣,畢竟他在這個尚方令的位置上待了多年,如果有了這次功勞傍身,指不定就有了晉身之機。
統一了回答路徑之後,李皓便遞送帖子入宮,要向文帝辭行。
文帝對此自然不會意外,很快便安排內侍出宮宣李皓入宮覲見,隨同一起的還有梁氏,隻不過她是去長秋宮見宣皇後。
所以在宮門處,兩人便分開而行,等李皓趕到宣明殿時,倒是看到久未見麵的太子也出現在了這裡。
與兩人見過禮後,文帝便開口道:“你這馬上就要回膠東了,這議親之事操辦的可還順利,婚期定在了何時。”
李皓回道:“托陛下的福,一切都還算是順利,婚期這邊我阿母與曲家商議,定在了明年仲春時節在膠東舉行,到時正好可以先給我行了冠禮。”
】
文帝聞言一笑,說道:“也是,你這馬上就要成親了,確實該加冠成人。
對了,你阿父、阿母可有說,要為你取何表字。”
李皓回道:“此事倒是未曾聽他們說起,想來也是還未想好吧,畢竟以往也未曾想到會提前加冠之事。”
說道這裡,李皓心中不由吐槽,這事說到底不還是文帝的鍋,要不是他弄出這場麵,也不至於把事情提前。
文帝其實問完這話,就知道自己問錯了,不過他自認這事也沒虧著李皓,所以心態還是很穩的。
但嘴上還是說道:“若是如此,那不如由朕來給你賜字如何,隻是朕一時之間也無想法,不過在春日之前,朕會想好命人傳去膠東。”
這事雖說不大,但皇帝賜字終究也是恩賞,李皓自然是得起身謝恩的。
而後等李皓回去坐下,文帝便轉換了個話題,問道:“另外你在尚方令乾了兩月有餘,這差事辦得怎麼樣了,也沒聽你和王平前來奏報。”
李皓答道:“關於尚方令之事,臣倒也是發現了些問題,並與王尚方令商議了規範之事,隻不過如今成效不顯,所以才未有奏表。”
文帝聽後倒也沒覺得什麼,本來就這兩月功夫,他也不覺得李皓就能折騰出什麼大動靜來。
原先把李皓安排過去,主要也就是看不得他太閒了,想著給他找些事情做而已。
隨後文帝又勉勵了李皓幾句,便示意他可以離開了,而一直坐在那裡沒有動彈的太子,見李皓離開也起身向文帝告退。
對此情形,文帝是眉頭一皺,顯然是可以猜到他要乾嘛,但想著也出不了什麼事,也就給他一個機會做了斷,便讓太子走了。
於是在半道上,李皓就被太子追到,並說道:“你我一同走走吧,孤有話想與你說。”隨即還將身邊跟隨的侍衛都給遣開。
對於太子想說什麼,李皓自然是能猜到的,畢竟兩人之間能談的話題確實不多。
隻是李皓不太明白,按說在劇中太子在曲冷君嫁人之時也沒做什麼糾纏,怎麼換到自己頭上就不一樣了,這是看自己好欺負不成。
不由說道:“殿下若是想說冷君之事,那我覺得殿下還是不要張口得好,我既要娶她為妻,自是不會委屈於她。
至於太子你該當斷則斷,否則對誰都不好,你說呢。”